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拉拉队的风格
本报评论员:洪敏

  洪敏
  中国拉拉队终于和广播体操表演挥手说再见。
  以往说到中国拉拉队,更多的是手带白套,整齐划一地做着广播体操式表演的印象。不仅没有美感,而且缺乏激情、微笑、娱乐、互动。但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岛啤酒炫舞激情NBA拉拉队全国选拔赛的现场,终于可以改变这种印象了。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身着性感,打扮入时,从小练习舞蹈的她们,更是对爵士、拉丁、民族、古典等各种舞姿样样精通。舞台表现力已经完全不输美国NBA拉拉队。
  “我喜欢拉拉队这项工作,也渴望去美国向那些优秀的拉拉队学习、交流。”罗曼雅清楚的记得自己闯进全国选拔赛十强的那一刻。因为这意味着她可以去美国NBA的舞台接受训练和演出。
  这样的诱惑对于很多热爱舞蹈的年轻女孩来说难以抗拒。因此,这项比赛在全国吸引了超过10万人参加,历时半年之久。这也是NBA在中国超过20大赞助商中唯一一个有载体并有电视转播支持的活动。这得益于青岛啤酒和央视体育频道旗下唯一商务推广公司中视体育的合作。
  小时候学习舞蹈,如今是一位音乐剧演员的罗曼雅认为中国的拉拉队水平落后于美国很正常,“这原本就起源于美国,我们需要学习他们体育娱乐化的精神,体育不只有金牌,体育是激情、是娱乐、是享受。而我们以往对待体育的思路一直很严肃,自然拉拉队表演也要求整齐划一、中规中矩。”
  但拉拉队表演是否只有美国那一种模式,在很多参赛选手中也有疑问。罗曼雅认为,我们应该先学习,然后再想着融合、超越。但和美国拉拉队员相比,身材和力量是中国女孩天生的劣势。罗曼雅之所以最终未能问鼎该项比赛冠军,就被专家认为,虽然舞蹈功底不错,但作为体育拉拉队来说,力度不足。
  从小学习民族舞、古典舞的另一位十强选手郭婷文,是一位俗称的 “富二代”。来自山西的她,参加比赛时,她的父亲曾经在当地包下城市广场的大屏幕,专门用以转播女儿的比赛。但她认为,如今全球都流行中国风,中国人自己的比赛、表演更应该在拉拉队演出中融入中国元素。“现在也有融入,但只停留在音乐及部分舞蹈元素上。”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来自云南的佤族选手娜花。在参加这项比赛前从没见过电视,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NBA,比赛中所学舞蹈完全以她少数民族天生的舞蹈天赋,现学现演的她,同样渴望去美国,但纯朴的她想的是去美国学习更多的舞蹈风格,回到云南后教给当地的孩子们。
  “当然并不只有一种风格,但体育本身是充满激情的,作为娱乐表演的拉拉队更应该融合这种特质,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原则。”中国拉拉队从广播体操到激情表演的标志性人物、本次大赛的评委、韩国著名拉拉队教练赵守镇说。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拉拉队的风格
  本文所版面
【第 56 版:运动】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