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昂
贵阳有着“林城”的美誉,却一度同时成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和“全国三大酸雨最严重城市”;它位于我国西南,在地广人稀的大环境下,人口密度却高达每平方公里3万多人,甚至超过北京、香港;它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可资源没能使经济崛起,反而让城市陷入污染。
2010年8月,贵阳成为国家首批8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有专家指出,贵阳在众多试点城市中是唯一一个资源性城市,且经济较为落后,这决定了贵阳低碳转型之路最为艰难。
资源之困
在8个低碳试点城市中,贵阳是唯一一个资源性城市。
贵阳铝土矿储量占全国1/5,优质磷矿占全国的70%,煤炭保有储量为6.97亿吨。与任何城市相比,贵阳的资源优势都令人羡慕。
然而,长久以来,贵阳拥有的这些矿产资源却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贵阳的矿产资源有90%是以原材料的形式卖给了邻近的省份,如贵阳铝锭的质量在全国都是最好的,每年大量铝锭以1万元/吨的价格销往广东地区,但铝型材回购的价格就要1.7万元/吨。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指出,作为资源性城市,贵阳产业层次较低,资源性产品、粗加工产品占到1/3以上。大量的矿产资源以粗加工的形式流失,污染却留在了当地。
据悉,贵阳市年GDP不足广州市的零头,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却高于后者。
贵阳市56平方公里内聚居了近20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3万多人的人口密度堪称全球最高的城市之一。由于当地经济落后、人均收入较低,近1/3的居民日常烧水做饭依靠燃烧原煤,生化垃圾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都加剧了贵阳环境的负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贵阳同时成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和“全国三大酸雨最严重城市”。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反思道,这么多年以来,贵阳一直力图赶超发达城市,使贵阳在省会城市中排位前移。1996年贵阳提出到2010年力争综合实力达到省会城市中等水平,结果却是差距越拉越大,污染越来越重。因此,以前单纯追求GDP是不明智的,贵阳要扬长避短、走比较优势的路子。
2010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 《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贵阳与其他7个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这为贵阳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
绝地之变
“贵阳低碳转型的关键是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现有矿产资源的产业升级;二是城市发展方向的重新调整。”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如是说道。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指出,以前搞发展,往往只盯着矿产资源,掉进了资源的陷阱。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磷矿、铝矿产业一直低效率、低附加值,环境无法得到有效的反哺,形成了恶性循环。贵阳发展具有的后发优势,就是要避免走通过污染资源、破坏环境实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
以磷矿为例,已被国家列为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矿产资源,但此前贵阳的磷矿资源大多是以原材料、粗加工的形式低价出售。
1吨磷矿石原矿只能卖300余元,加工成黄磷可以卖1300元;加工成磷复肥可以卖1850元;加工成农药级磷酸盐可以卖2800元;加工成医药级磷酸盐可以卖3000至4000元;加工成电子级磷化工产品可以卖1万元以上……如何在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向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成为贵阳市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
2009年6月,贵阳市颁布实施的《关于振兴工业经济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有“新建的铝、磷等资源型项目,资源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100%;原有企业2011年底前资源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60%以上”的规定。
对于新建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新增税收,当地财政部门第一年按50%、第二年按30%、第三年按10%的额度返还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对于2010年底前实现资源100%就地转化的矿山开采企业,奖励10万元;对于2011年底前实现的,奖励5万元。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取缔了一大批污染大、能耗高、产能过剩的企业,同时中铝、开磷集团、贵州广铝铝业等一大批延长产业链条的项目相继上马。其中,仅开磷集团磷煤化工基地总投资就近400亿元。届时,将形成磷精细化工、煤精细化工、氯碱化工、循环经济等六大产业板块,形成一系列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实现产值近630亿元、工业增加值200多亿元、利税150亿元。
为了巩固低碳的成果,贵阳开创了全国第一个环保法庭,以法律的形式向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宣战。
2007年11月,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和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同时成立。前者建在红枫湖风景区里,用意也彰显无遗——守住这片湖山。
环保法庭第一案便指向了污染红枫湖多年的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生产排放的磷石膏废渣高达200万至300万吨之多,形成数个足球场大的废料场。而废料场的旁边就是羊昌河——红枫湖的上游。因其不在贵阳市辖区,虽然10余年来污染日益严重,但也只能“干瞪眼”。
2007年12月27日,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向环保法庭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贵州天峰化工被推上被告席。随后,环保法庭又审理了北京福海福樱石新材料科技公司修建1200栋别墅的案件。最终,知名房地产开发商罗忠福被判10年半,成为我国最为严厉的刑事制裁环境资源犯罪的案件。
转型是本
正如贵阳市经信委一位官员所说,如果贵阳单纯依靠现有矿产开采以及延伸产业,很难摘掉单一资源性城市的帽子、低碳化转型更是奢谈。贵阳在对矿产升级改造的同时,需要重新规划城市发展方向。
今年7月30日贵阳市政府发布了未来十年的 《贵阳市低碳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确定今后10年贵阳市低碳发展的目标,即确保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
“贵阳在众多试点城市中是唯一一个资源性城市,且经济较为落后,这决定了贵阳低碳转型之路最为艰难。”作为《计划》起草人之一的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指出,贵阳的低碳化发展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在较低起点上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与东部沿海城市站在同一个标准上实现转型。
而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认为,贵阳的低碳化转型就是应该发挥比较优势,贵阳是一个资源城市,如果只盯着矿产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掉进了资源的陷阱。如今,贵阳的第一产业重新被确定为旅游文化产业,就是出于比较优势的考虑。这是由于旅游业本身的产品便是现成的景观,无需过多生产和消耗。
为了保证第一产业——旅游文化的发展,近年来贵阳市政府的招商坚持环保至上的原则,不管项目能提供多少GDP和税收,只要不符合环保要求,一律否决。一次,贵阳乌当区从东部沿海城市招商引来了投资数十亿的海绵钛项目。由于海绵钛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工业,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亲自拍板予以否决——有了这个企业,还怎么打造“温泉之都”。而近几年贵阳市每年都要拒绝两三百亿金额的投资项目。
同时,贵阳还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全面展开打造低碳旅游业、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考核、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交通系统、发展低碳绿色建筑、加强森林管理增强碳汇等十大低碳行动。其中贵阳旅游业总收入连续3年增幅都在50%左右。
目前,贵阳市第三产业比重连续3年高于第二产业,2009年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4.6:49.5,城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了近一半。贵阳成功甩掉了 “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和“全国三大酸雨最严重城市”的两顶黑帽子。
不过,在国内仅靠生态旅游而使经济崛起、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的城市并不多见。胡晓登认为,作为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源城市,贵阳低碳化转型将给一大批城市起到示范作用。但贵阳低碳化转型能否取得环境与经济的共赢,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化解多方面困难,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