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吕征宇从1万辆开始
本报评论员:张耀东
张耀东 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的集体履历在2010年掀开了新的一页。 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吕征宇成为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总经理。这是主流跨国车企在华全资销售公司中,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总经理。很快,郑洁成为了第二个,她的职位是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另外,在奔驰中国、宝马中国、大众中国,一批本土精英也被提升到了副总裁的高度。 这是很值得记录的事情,并不只是因为高管名单出现几个中国面孔,可以让汽车行业内部 “精神胜利”一下,而是说明了跨国车企内部人才本土化的过程。自20余年前,跨国车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如何更好地本地化就成为政府、媒体最为热衷的话题。如今,这种本地化进程正在从生产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市场本地化,向着高级人才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的方向迈进。 “我恰好出现在这个合适的时间点上”,近日,吕征宇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未来三五年内将会有更多的跨国车企任命中国高管,范围也将不仅仅局限在销售领域。 戈恩亲选 42岁的吕征宇认为自己能够成为首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得益于以往在外企的工作经验,“各方面都已经成熟”。 在十堰(原东风汽车总部所在地)长大,汽车专业出身,这样的经历让吕征宇一开始就与汽车结缘。此后十余年里,他的主要职业轨迹都在跨国车企上,曾在韩国大宇、福特、通用、法拉利等公司工作过,曾经负责过商用车,也经历了长安福特的筹建,期间还曾在澳大利亚工作近1年,担任福特澳大利亚全国服务经理。在就任英菲尼迪之前,吕征宇的职务是法拉利中国销售总监。 机会出现在今年3月6号。那一天,吕征宇接到猎头的电话。“在汽车行业里,我经历了卖白菜的圈子,以及金字塔顶尖的圈子,就中间的没干过”,吕征宇回忆其在接到英菲尼迪邀请时的心情。 在经历了北京、日本的几轮接触之后,吕征宇终于在北京车展期间见到了日产全球总裁卡洛斯·戈恩。在15分钟的交谈中,基本都是戈恩在说,“我当时就明确理解了英菲尼迪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为什么要邀请我”,吕征宇对与戈恩的谈话印象深刻。 与其他日系车企不同,日产要更为开放一些。特别是在英菲尼迪品牌上,此前在美国、在欧洲都是由本地人领导本地人。但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英菲尼迪为中国先后派了三任负责人,但始终难以彻底理解中国市场。于是,戈恩为此专门下了一个指示,要求在中国成立独立的英菲尼迪事业部,并邀请中国人来领导。 7月1日,吕征宇正式走马上任,原来分管英菲尼迪中国销售事务的川北冈史作为吕征宇的副手,担任英菲尼迪中国副总裁。 为了消除外界对于一对 “中日组合”的不信任感,8月底,分管英菲尼迪品牌的日产全球高级副总裁安迪·帕默专程来到北京,与吕征宇和川北冈史一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安迪·帕默力挺二人组合,并认为这两人会达到“1+1>2甚至=3”的效果。 而吕征宇也将赞美的语言送给了川北冈史,认为“他个人有非常好的职业素质。在过去的一百天里,我们俩非常默契,基本实现了1+1>3”。 从一万辆开始 对于吕征宇来说,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 今年,英菲尼迪增长迅速,前三季度,英菲尼迪在华销量同比增长已达到107.2%,年销量超过1万辆已成定局,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英菲尼迪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而9月份新上市的英菲尼迪M系列和QX56,预定情况超过预期,交车排期已至明年。吕征宇的首秀获得了满堂彩。 这让吕征宇更为轻松。“我现在正集中精力做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从组织投入到人员的选配、岗位调整等战略性的问题。”而在英非尼迪总部,也正在规划着一个庞大的中国战略。“这个战略不逊于任何竞争对手。”安迪·帕默说。 面对未来的目标,吕征宇表示,要在五年内或者用五年的时间把英菲尼迪在中国带入第一集团的豪华品牌,“这是一个方向!” 解决的办法有两条:一是投入,另一个是人才。“在解决投入的问题上,我们基本已得到了总部的支持”,吕征宇说。但是他并不愿透露具体的数字。不久前,英菲尼迪开始在中国做电视广告,而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在人才的问题上,总部已经批准我们增加一倍的人力”,吕征宇说,有了投入和人才,“剩下就是领导这一群重新组织好的员工向目标前进了”,说这话时,吕征宇语带轻松。 英菲尼迪 高端品牌新秀英菲尼迪今年在中国引领了一场风潮,这场风潮不是产品与营销,而是对于本土化人才的大力提拔。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成立后,总经理职位由本土人士吕征宇担任。 车展亮点: 混合动力概念车Essence、全尺寸SU-VQX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