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可能持续到二、三季度
本报评论员:康怡 李晓丹
康怡 李晓丹 高通胀还将持续多久?本报对部分顶尖的经济学家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2011年第二、三季度或将是高通胀结束的时间点,尽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真实”复苏的一年,经济的平衡性加强,增长更加稳健,但是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年中可能出现的 “滞胀”的可能。 经济学人调查由经济观察报发起,每季度进行一次。受访者包括来自投行、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中国最权威的经济学者。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6份。以下为本次调查的核心内容: 高通胀将持续到第二、三季度 相对于2010年的“复杂”,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 “稳健”将是2011年中国经济最显著的标签。 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预计从2012年至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速将分别为9%、8.5%、8%和8%。陆挺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有两点:机构改革带来的收益有所减少;人口红利逐步下降。 他同时表示,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继续较快增长的动力也有两个:研发投入带来的创新;中国内部的产业转移,开发相对贫穷的内陆地区。 正在困扰着中国经济的高通胀将持续多久?调查显示,58%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高通胀状态将持续到2011年第二季度,同时21%的经济学家认为是第三季度,8%的经济学家更是悲观地认为会持续到第四季度。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有58%坚持认为第一季度的CPI将持续走高。中投证券则表示,高通胀将持续到2011年三季度末,年内高点在6月份,达到6.3%。四季度CPI开始低于4%。 美银美林的报告也预测2011年中国的CPI指数将呈现 “前高后低”的态势,上半年CPI或将维持在4.5%至5.5%之间,下半年回落至平均4%。 同时,有33%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影响CPI的最大因素在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和国内食品价格持续走高带来的影响,也有28%的经济学家认为国内流动性滞后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具体到投资、消费和出口,45%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投资肯定跑不过去年,将会出现小幅下降,不过也有45%的经济学家认为会保持平稳。 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许维鸿表示,虽然房地产投资将有所下降,但在建项目的需求可以支撑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2011年投资增速为23%。 此次调查显示,政府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成为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将会影响投资增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选择这一选项的有37%。此外,还有18%的经济学家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会为投资的增长贡献力量。 接近一半的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将有望保持平稳,不过也有37%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继续小幅走高。 外贸的表现又将如何?一半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进出口增幅将保持平稳,46%的经济学家认为将小幅下降。支持上述判断的理由在于2011年中国外贸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将对中国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中美贸易摩擦不断、频频出台贸易保护措施以及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有所下降。 政策回归中性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开始回归中性,甚至还有27%的经济学家认为实质会偏紧,17%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还有可能出现摇摆。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2011年货币政策总体上将呈现出中性偏紧的态势,不过他也表示,货币政策力度也有可能根据通胀的力度而进行微调,2011年年中有可能成为政策微调的关键时点,积极的财政政策则将贯穿年终。 “如果通胀回落,政策也有可能松动,以帮助经济回升。”他表示。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66%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新增信贷规模约为7万-8万亿元人民币,24%的经济学家认为将在6万-7万亿之间。 具体到今年可能加息的时间窗口,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经济学家表示将在第一季度。同时近六成的经济学家表示今年将有三次加息的可能性,同时也有27%的经济学家表示或将有两次加息的可能。 考虑到美国经济持续走弱,至2011年中期美国继续扩大量化宽松规模,人民币升值预期愈演愈烈。本次调查较为一致的观点是,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将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而幅度有可能加大到3%-5%,不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2011年升值区间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到5%-6%。 对于备受关注的价格体制改革方案,53%的经济学家认为将在2011年年内启动,也有47%的经济学家给予了否定的答案。 楼市股市震荡上升? 2011年,发展模式的难以转变成为五成经济学家担心的未来影响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此外,也有24%的经济学家认为宏观政策的正确与否也值得关注。 谈及当前中国潜在的经济风险时,分别有26%的经济学家将最大的风险放在了地产泡沫和流动性泛滥这两个问题上,同时也有22%的经济学家认为宏观政策的失误也是风险之一,此外,担心地方债能否平稳化解的经济学家也占到了16%。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表示,2011年要警惕宏观政策叠加产生的风险。“2011年上半年的主要矛盾是通胀,这时要警惕‘两会’后产业政策的集中出台带动的各地争抢资金和项目资源,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通胀压力的加剧;而下半年的主要矛盾是恰当地提振经济增速,如果财政项目投入过快,稳健的货币政策又使得贷款规模在下半年较为紧张,就会使私人投资被严重挤出,使得新周期的启动被认为滞后。”他说。 此外我们还关心大宗商品、股票和房市在2011年又该如何选择? 近七成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将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仅有24%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出现大幅上涨。 去年此时的调研中,近七成的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的房价将小幅攀高,今年此时的调查与去年结果一样,67%的经济学家认为房价在2011年将会继续小幅攀高,25%的经济学家表示将会小幅回落,没有经济学家认为会大幅回落。 对于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走向,49%的经济学家认为将维持现状,同时也有45%的经济学家认为还将有可能再次收紧。 2010年股市将如何表现?继续向上是一个较为集中的判断,45%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中国股市将调整后上行,同时也有43%的经济学家认为将调整后向上,仅有6%的经济学家认为会震荡向下。 (全文见1月17日出版的经济观察季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