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医师“走穴”阳光化的烦恼
本报评论员:温淑萍
  温淑萍
  “两个手术都安排在下午了,登机前来电话,去接你。”
  “嗯”了一声,小刘按掉手机,不由自主地轻叹了一口气。
  3月18日一早,小刘将飞往宁夏,给那里的两位患者做心脏搭桥手术。
  小刘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名外科医师。近几年中,北京当地、河北、内蒙古、宁夏等地区的一些医院总会邀请他去给那里的患者做手术。由于每个手术能创造2000元左右的财富,他也乐此不疲,利用休息时间,悄悄飞出去,再飞回来,“权当一趟旅行”。
  业内,此类上瞒院领导,下瞒同事,自己偷偷干活的方式被称作走穴。
  小刘叹息的是,北京市卫生局的一纸文件,将“走穴”阳光化,这种“旅行”赚钱的日子可能即将终结。
顾虑
  去年12月,北京市卫生局出台了《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 (试行)》。该办法规定,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经注册,可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2至3家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关于具体的医师多点执业细则,各医院自己制定。
  注册之日从2011年3月1日开始。
  文件明确,医师除了可以选择市内的公立医疗机构出诊外,也可以选择在民营医疗机构兼职。
  “有些医生在别的医院执业时,会超出自己的专业范围,这样对病人不负责,也容易出现医疗事件。”小刘认为,规范化,对于医疗行业来说确实是件好事。多点执业,会使优良的医疗资源分散,患者的就医难会得到一定的缓减。
  好事未必十全十美,小刘担心“公开化了会降低走穴医师们的收入”。
  按规定,医师多点执业要经过本职医院院长的批准,还要有个书面的协议,“已经上升到了医院的层面,回来就得向医院上交一部分。”
  小刘盘算,目前本职医院的月工资整体下来6000元左右。如果将去年走穴的业绩平均,每个月,会有3台手术,一台2000块,一个月6000块,月总体收入12000元。如果和医院对半分,那飞行劳顿,一个月才是以前的三分之二多点,“太累,不合算。”
  令小刘心里犯嘀咕的另一个因素是,现在如果注册多点执业,医师还得买医疗责任保险,虽然出现医疗纠纷由保险支付赔偿,但医院的多点执业细则还没出来,最后责任到底是医生一个人担,还是医院一起担,还不知道,“这样容易出纠纷,两个医院会互相推责任,如果医师赔偿的话,远比赚的多,没准倒贴。”
  而以前,到别的医院做手术,万一出现医疗事件,也是下级医院出面摆平,医师们一点不受牵连和影响,更不会闹到本职医院。
  多点执业有一条规定,“完成本职工作之内任务的医师可申请多点执业”。
  小刘认为,这一条规定模糊不清,更像是一只拦路虎。
  因为,大医院的院长面对排队就医的患者,恨不得医生们不睡觉出诊,同意其去别的医院执业,当然是一种幻想。
  目前关于医师走穴的现状是,地区、下级医院,有需要时,通过私人关系联系,手术时间完全以医师的时间为准,“万一急诊和同事调休”,这样自然不会对医师本职医院的工作造成太大影响,也可以瞒过院领导。
  而一旦申请多点执业,出诊医师和本职医院签订协议外,也得和要去出诊的医院签订协议、确定出诊时间。即便是本职医院排了长长的队,到了时间医师也必须出现在另一个医院。
  小刘担心,如果医生和院长提多点执业,事情挑明了,预示着以前的财路也得被领导大人掐断,“每个月只能数数那6000左右的人民币了。”
观望
  小刘和几个同行交流后决定,参照买房人的心态,观望、静下心继续观望。“毕竟这是个市内的试点,很多手术还是分布在北京市以外。”
  事实上,这也是多数医师不敢注册的原因,“注册了市内的,时间太固定,外出不自由。”
  “实在不行,放弃市内,考虑市外。”小刘和同行交流心得。
  这导致3月1日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开始以来,截止到3月8日,只有5名医生提出申请。众多处于多点职业状态的医师静静地潜伏在水里,观望着岸上的动静。
  5名医师分别来自于北大六院、宣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医院、妇产医院、长辛店医院。
  他们将分别在人民医院、广外医院、地坛医院、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丰台区王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点执业。
  胜利是北大六院的精神科专家,“申请只是走规范化程序。”胜利介绍,在申请多点执业之前,他早已经在人民医院执业多时,而他的多点执业是建立在两家医院协同合作的基础上。
  据说,另外的几名医师,也大都是早已经在几个医院执业,此次申请,旅履行规范化程序。
  目前,一些三甲医院正在商讨制定多点执业细则过程中。
  但光阴如流水,北京市卫生局在今年下半年将对多点执业的注册情况进行检查,未注册但多点执业的医师将受到处罚。
  “处罚是一回事,再被定个什么名头,就丢人了,名声不好出去都受影响。”注册,存在那么多麻烦,不注册还有麻烦,着实令小刘郁闷。
  小刘盘算,先观望,实在不行,只能暂时自断财路。
  如果众多医师如小刘所想,那接下来犯愁的应该是卫生部门的领导了,多点执业突然处于停滞。
  依据目前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师多点执业的提出,意味着医生将从现在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自由人。医生多点执业,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因为,只要人才流动,就能带来资本,带来市场,优质资源就可以放大。
  这个过程之后,出现的景象是,患者不再扎堆涌向大医院,看病难的根本性原因——优质资源难,找名医、名院难,通过人才的流动,通过多点执业,在二级、基层、民营医疗机构见到专家,最终缓解看病难。
  当然,医生多点执业的未来,也预示着医疗资源、就医环境逐渐进入平衡状态。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医师“走穴”阳光化的烦恼
  本文所版面
【第 06 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