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呆坏账核销优惠过期银行等待政策信号
本报评论员:程志云
程志云 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财政部下发给各家银行处理中小企业信贷呆坏账的“优惠券”已经过期3个多月了。 一位商业银行负责中小企业信贷人士告诉本报,按照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呆账核销有关问题的通知》,截至2010年12月31日,“金融机构发放并认定为不良的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单笔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经追索1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的,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的优惠政策已经结束了。 “经过近几年管理层的努力推进,各家商业银行都已经搭建起专门操作小企业贷款的业务部门、考核机制和业务规范,贷款也增长迅速,目前余额已经超过7.3万亿。如果在此时取消了核销坏账的政策,商业银行做小企业信贷的积极性无疑会严重受挫。”该人士称。 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监会也正在就“小企业贷款自主核销政策”的问题与财政部积极进行沟通,估计很快会有进展。 优惠政策过期 实际上,贷款核销优惠政策来自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的救市政策。 彼时,为了“保就业”,国务院办公厅在2008年12月8日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 “金融三十条”)中明确指出,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简化税务部门审核金融机构呆账核销手续和程序,加快审核进度,提高审核效率,促进金融机构及时化解不良资产。其中对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 在“金融三十条”思路下,2009年3月财政部下发了 《关于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呆账核销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重组和减免有关问题的通知》。 根据这两份《通知》规定,金融机构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发放并认定为不良的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具备文件规定的相关条件后,可进行自主减免,无须逐笔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批准;单笔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经追索1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的,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明剑表示,“这对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真实反映银行盈利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了对贷款损失和核销自主权能够节约银行处置不良的成本,促进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更富有开拓精神。” 一位业内人士对此曾解释指出,在我国呆账的认定是由财政部在规定,税收还要税务部门认账,银行才能顺利核销。而呆账核销更注重外部形式要件,也就是说要么是厂破人亡,要不然就是打官司,打完了官司给你一个法律证明说你的钱追不回来了,否则财政和税收都是不会认账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核销坏账往往就要为了获取这个证明去打官司,加大了成本。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核销,往往打官司花的钱比核销的坏账还要大,商业银行就会选择不打官司了,也就不核销了,就挂在那里。这样的话,就形成了2009年以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高拨备、高不良的情况。他并不是没有能力去核销,而是没有自主权核销。 “2009年财政部出台政策大大降低了银行核销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成本。”周明剑称。 一位股份制银行支行的信贷员告诉记者,中小企业贷款就是依靠概率来获取利润的,只要利润能够覆盖风险就没问题,所以出现不良是必然的。而出现了不良不允许核销就会影响到银行的报表。 “现在我们行已经不放中小企业贷款了,转而排队去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他说。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远去,不过经济转型期间国内就业的压力还相当大,需要我们继续利用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因此,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核销政策理论上应该继续推进。”上述接近银监会人士说。 小企业信贷规模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近两年来在管理层的推动下小企业贷款规模日益做大,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政策已经难言退出了。 在整个“十一五”期间,银监会提出把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作为长期战略性的任务来推进。近年来,银监会始终要求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增长达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即对于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 在银监会持之以恒的引导和推动下,多数商业银行都组建了专门的小企业放贷部门,建立了专门的小企业放贷流程和考核机制,扩大了小企业信贷额度投放。据了解,全国共有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109家银行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还有部分中小银行调整了市场策略,正在逐步转型成为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银行。部分银行小企业贷款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已达80%以上。 截至201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4.01%。全年小企业贷款新增18394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4771亿元,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0.37个百分点。 而在已经发放的小企业贷款中,全国小企业12月末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367亿元,比年初减少51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3%,比年初下降两个百分点。 一位银行业人士指出,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之所以能够保持“双降”,一方面是由于贷款余额增长较快,而另一方面,贷款核销自主权的增加也是功不可没。 据了解,这些新增小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传统优势行业。而这些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在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人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监会最近召开的2010年度银监会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评优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银监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阎庆民要求,2011年商业银行在保证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小企业部负责人指出,必须要考虑到监管政策的连续性。 “商业银行已经大规模将信贷投放给中小企业的情况下,减少贷款核销的优惠政策显然是不合适的。不少银行都会有政策朝令夕改的感觉,未来势必会减少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方面的投入。甚至会令管理层此前的推动工作失效。”一位业内人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