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1年期指洗礼券商正在悄然改变
本报评论员:张勇上海报道
  张勇
  股指期货开闸之初,券商众望所归地被认为是较大受益者。
  而今,股指期货走完一年历程,改变正悄然发生。从券商整体买方业务的角度看,股指期货将在一段时间后对券商产生深远的影响。
  隐性业绩
  中信证券年报显示,截至2010 年底,中证期货营业收入1.5亿元,仅占中信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的1.9%,0.43亿元净利润相对中信证券113.1亿元净利润贡献有限。
  这在整个行业十分普遍,在期货行业内有着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海通期货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经纪业务几乎是期货公司唯一的收入来源,暂时很难成为券商收入的主流。”
  不过,在股指期货面世之初,券商就对旗下期货公司短期利润要求不高,更多看重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
  而券商对期货公司控股后,除了从期货公司收入中享受收益之外,还通过IB业务直接利用返佣享受到股指期货交易带来的经纪业务收入。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券商系期货公司业务收入规模居前的主要是海通、广发、华泰、中信、光大及国泰君安名下的期货公司,通过IB业务返佣达到的收入在数亿元的规模。但这也仅是券商整体收入的零头。
  不过,在股指期货投资向券商开放后,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宏源证券2010年年报中可见,其股指期货业务成交额为9900.58亿元,市场份额为1.21%。
  “目前券商做股指期货大多都还控制在很小的规模,还在观望。”某上市券商证券投资部的一位人士称,“理论上说,大家都知道期货市场是一个风险管理的市场,但也明白这个市场可以利用杠杆获得巨大的利润。一些券商在制定内部风控制度,考虑如何更好利用期指市场。”
  全局影响
  股指期货市场与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还在从观念上改变券商的行为。
  渤海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陈慧统计发现,2010年29家券商运用股指期货有效对冲了股票现货市场风险,减少了现货资产损失近17亿元。
  可见,券商已经开始利用股指期货市场来进行风险管理了。而某上市券商名下期货公司研究所负责人称,“随着对股指期货的深入了解,机构会更明白股指期货对投资的意义,以及对资产配置布局变化的重要性。”
  陈慧分析,股指期货推出一年来,合约成交额从605.38亿元上涨到最高4000亿元左右,与A股成交额的比例最高达到341.5%,截至目前,该比例的平均水平约为97%。据统计,2010年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持仓量约占全市场持仓量的30%。
  券商、基金在其参与期指交易的相关指引出台后开始逐步入市,至2011年1月底为80多个。券商自营、资产管理以及基金专户理财账户均已申请开立期指套保交易编码。
  据了解,以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证券公司都在股指期货市场进行了套期保值交易,且实现了较好的避险保值效果。
  因此,“股指期货正开始对券商买方业务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会迅速扩大。”某大型券商副总裁对本报表示,对原有的投资理念进行变革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许多事情要实实在在地去改变了,“这些都是因为股指期货的出现。”
  陈慧预计,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受益范围有望继续扩大,这对券商盈利的提升空间较大,估计2011年对券商的业绩提升在4%-10%。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年期指洗礼券商正在悄然改变
  本文所版面
【第 21 版: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