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攻守兼备
本报评论员:刘晓林
刘晓林 因为是领头羊,所以,人们对它的得失格外关注。 2010年,奥迪中国销量再创新高,达到22.558万辆,但固守多年的40%份额丢失,降为33%。无论对哪个品牌来说,三分天下都是足以“笑傲江湖”的成就,但奥迪不满足。 而竞争对手也不满足。所以,从2011年,奥迪开始了收复失地的攻守兼备战。国产车和进口车成为奥迪守与攻的两个角度。 产品线调整 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豪华品牌和豪车领域坐镇多年的“一哥”,奥迪的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填补、升级,成为奥迪在中国的主题词。 一汽-大众奥迪日前公布了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成绩:累计销售63432辆新车,同比增长24.77%,其中,3月份的表现尤为出色,销量高达22667辆,创单月销量历史最高纪录。 奥迪A6L继续领跑细分市场,一季度累计销量高达26501辆,3月份单月更是突破1万辆,达10006辆。这是自2010年1月以来,奥迪A6L的销量第三次突破1万辆。 对奥迪来说,这一成绩颇为不易。为了解决越来越突出的产品供应紧张的困扰,今年2、3月间,一汽-大众奥迪对生产线进行了部分停产扩能改造。期间,奥迪A6L、奥迪A4L和国产奥迪Q5等主力车型的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0年,奥迪国产车型总计销售194920辆,同比增长37%;超过宝马、奔驰国产车总和。 将更多新车同步引入中国是奥迪的战略之一。上海车展上,入门级SUV Q3将完成全球首秀,据悉,Q3先期将以进口形式引入中国,有望在2013年国产。 奥迪公司首席执行长Rupert Stadler表示,2011年,奥迪在华汽车销售量可能达到25万至28万辆。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不无骄傲地宣布,“我愿意在此再次强调一个关键的数字:我们希望未来三年在中国的销量能够达到第二个一百万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中国不断提高竞争力,主要是通过扩大长春工厂的产能、加强经销商网络建设、加大研发和电子技术开发力度。我们的工程师致力于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专为中国市场研发而加入的中文输入功能的MMI系统就说明了这一点。” 发力新增长点 10天前,一汽-大众奥迪邀请国内汽车行业专家、媒体共同在德国奥迪总部开启了以“e创未来”为主题的2011年科技日活动,集中展示了奥迪品牌在汽车高效技术与新能源领域超过20年的探索成果,以及其率先提出的系统的“电动车技术全方位解决方案”。 严格意义上说,新能源并不能成为奥迪短期内的新增长点,但在未来的10到15年中,奥迪在这一领域的厚积薄发很可能为其带来领导另一个细分市场的机会。 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称:“奥迪已经设定目标,力争在2020年之前成为全球最领先的高档电动车研发和制造企业,电动车的年销量达到6位数。” 这一进程应该与中国息息相关。自2007年同步引进奥迪整车高效战略后,一汽-大众奥迪目前在中国销售的所有车型都配备了奥迪领先的高效模块技术。2010年,奥迪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发了“都市晨光”奥迪A6L纯电动原型概念车。奥迪承诺,将把最先进的新能源车型引进中国,4月19日,奥迪首款量产“全混合动力车”——奥迪Q5 hybrid quattro将亮相上海车展。奥迪方面确认,这款采用汽油动力-电力混合驱动方案的全时四驱高档SUV将于2012年与中国用户见面。 相比电动车,奥迪的另一个增长点更为直观——进口车。与奔驰着重强调国产车占销量比例在提高一样,与总销量的增长相比,奥迪更在意进口车领域的增长幅度。 与22年前就进入国产车领域的绝对先发优势相比,奥迪在进口车领域的短板同样明显。2010年,A8L的销量只有宝马7系和奔驰S级的1/5,奥迪进口车总量仍不到奔驰的三分之一。不过,107%的增幅已经为奥迪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长通道。 在一汽-大众奥迪2011年的四款重点车型中,除了A6,其余三款A1、A7和A8都是进口车。其中,第四代奥迪A8L 3.0TFSI quattro车型已于2月28日正式上市,上市首月销售了1655辆,同比上一代车型增幅高达310%。而不久前,奥迪在美国推出了价格介于A6和A8之间的全新奥迪A7。据悉,这款车将在年内正式登陆国内。 对于奥迪而言,进口车不仅是一个增长点,更事关奥迪这几年正着力建设的品牌形象提升工程。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称,奥迪“2015年把全系车都拿到中国来卖”的计划可能会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