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谁是下一个金茂大厦?
本报评论员:任雪松
  任雪松
  1999年,德意志银行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Andrew Lawrence)首度提出“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他发现,世界顶级摩天大楼的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高度相关,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前后。劳伦斯把这个发现称为“百年病态关联”:大厦建成,经济衰退。
  摩天大楼效应在现实中被演绎成为“劳伦斯魔咒”:1930年、1931年,美国“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完工,纽约股市崩盘,美国与全球经济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197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4年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相继落成后,发生石油危机;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成为世界最高建筑之际,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
  上海金茂大厦也没有挣脱这一命运:作为当时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金茂在1998年封顶之时,也刚刚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
  《上海金茂成了“烧钱机器”中国第一厦要换东家》这个选题最早是副总编辑肖瑞提出来的,当时她还尚在中国新闻社,辞职手续还没有办完,何力和刘坚对这个选题都很兴奋。当时经济观察报创刊刚刚一个月,报纸还没有变成后面的橙色纸张,还是采用泛着些青色的进口新闻纸。
  想来吸引我们的因素,一是金茂作为中国第一高楼,与“劳伦斯魔咒”相对应,本身具备很强的戏剧性;另一个是金茂商业运营的亏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个直接的新闻由头是香港怡和集团旗下的置地集团公司正与上海金茂集团洽购股权。此外,还有一个小插曲,3个月前,一个安徽籍男子为了挑战法国蜘蛛人阿兰,第一个徒手爬上了88层的金茂。
  我和驻上海记者童桦分头采访了金茂的运营方以及大股东中化集团。
  现在回过头看当时的采访技巧很稚嫩,也许可以用“拙劣”来形容,或者说有点像是央视的新闻暗访片段。但可能是年轻执着的缘故,也总能攻克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虽然最后拿到了新闻,但至今仍然觉得应该对当时中化总裁办的张先生表达一下歉意。一方面当时对采访的意图有所隐瞒,当事人不是特别清楚我们新闻的落点;另一方面,新闻刊出之后,对于被采访对象没有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隐去姓名,或者用内部消息人士的说法。
  金茂大厦不应该仅仅作为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才受到关注。在它背后,还隐含着类似中化集团这样的国有大公司对于一些非主业投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地方政府为了追逐GDP,对一些指标性建筑的热衷和追求。
  继金茂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之后,一些摩天大楼还在中国各地继续开工: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区核心,总高度将达到632米,将在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10月动工,高588米,计划于2014年竣工;重庆摩天双子塔,高度可能超过620米,将成为全球最高双子塔,预计在2014年竣工……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谁是下一个金茂大厦?
  本文所版面
【第 T05 版:十周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