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见证三峡135
本报评论员:黄茂军
  作者:黄茂军出版日期:2003.6.16 A6版
  长江上游一场连绵降雨,让中国人预期了70年的高峡平湖景色提前5天出现。自6月10日22时起,作为河流的三峡已不复存在,在大坝锁江253个小时后,它变身成中国最大的人工湖。
  生活在 5.6万平方公里库区的1600万三峡人,于正常的生活起居与作息中,平静地迎来了这个对他们而言应该是意义重大的时刻。他们在直面山川被改变的同时,也必须着手改变他们曾经的生活。《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认为:大坝蓄水后也许三峡的群峰并没有变矮,但中国人却从此失去了一个汲取智慧、触发灵感、砥砺意志、锤炼审美的精神高地——说的也应该是夔门;某个网站的电子布告栏上,一位愤青留言说:三峡被阉割了——说的还是夔门。我没那么激进,但我以一个数十次进出夔门的游者身份告诉大家:夔门难再,就旅游价值而言,它已从原有三峡最具卖点的景观沦为一般山水。
  重庆长江观光旅业总经理黄世明认为,三峡旅游今后将从传统的固定旅游线向多样化、自由式组合旅游发展,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新华社在蓄水期间的一则消息称,三峡抵达135之后,自宜昌三斗坪到重庆650公里江段及支流河谷将增添湖泊11个、岛屿和半岛14 个。这则消息透露说,已经有投资商正计划把一些富有特色的小岛变成一个个主题公园。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见证三峡135
  本文所版面
【第 T11 版:十周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