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新脑体倒挂
本报评论员:言咏

  言咏
  又是一年毕业季。
  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的研究报告,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及月收入连续两届呈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本科生毕业后的起薪与其个人及家庭的期待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而民工工资高于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常有发生。比如,一个勤奋的快递员月收入可达到5000元至8000元,一个寒窗16载的大学毕业生,起薪可能不到2000元/月。
  即便经过数年的扩招,中国的大学生人数总量并不算多,但性价比何以如此之低?原因主要有二:其一,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脱节;其二,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下降,很多人只有大学生的身份,没有大学生的实质。“新脑体倒挂”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高等教育回报率低,很可能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增加城市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孩子的低龄辍学现象。
  河北农村的一个家庭,做建筑工人的父亲、在田间劳作的母亲和高一即辍学的妹妹一起,供养了家中唯一的大学生。他本科毕业后由于就业工资太低而决定继续读研。这位父亲如今还是以大学生儿子为荣,但如果,儿子念书所获的回报持续让他失望呢?再或者,家庭的经济状况更窘迫些,必须付出更高代价才能支撑其子的学业呢?又比如,快递员小李当年高考失利后很快就决定不复读,理由是,毕业后出来找工作也很难,还不如早点去闯荡。如今他的收入在同学中算不错的,好多读了大学的同学开玩笑说要来北京投奔他做快递员。
  面对高等教育回报率降低的现实,解决之道是什么?
  对于国家来说,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以容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其次,改革教育体制。如今的高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之间的竞争性弱,高校不是对学生负责,而是对上级负责;不是强调教育质量,而是强调经济利益。再者,国家还应该抓住市场给予的信号,振兴中等职业教育。
  个人也并非无处可为。从我们的采访可以看出,越懂得及早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大学生,越容易获得机会的垂青,困惑者往往也是懵懂者。即将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向韬,从大一起就开始提前为就业做准备,最终他获得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OFFER,明年1月转正后月薪七八千元。而在2010届毕业生中,半年后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以上的只占4.5%。2007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陈涛,选择了重修一门技术的道路,如今,在呼和浩特担任乳品机械售后工程师的他,月收入8000元左右。
  大学只是起点。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借助这个平台为日后的求职履历累加实用的筹码,并且在毕业后也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选对专业能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的何荣和李胜强却命运迥然。读电子信息工程的李胜强5月初就被一家私企录取,起薪3000多元,一年后翻番不成问题;但读广告专业的何荣,沦为毕业即失业的“毕剩客”。不同的命运在4年前就被埋下了伏笔,当初填报志愿时,李胜强多少是有的放矢的,他清楚自己兴趣所在,也了解所报学校与专业在业内的口碑。大学期间,他喜欢钻研专业课程,争取各种实践机会。而何荣,大学和专业的填报都由父母做主。入学后,文科专业在这所大学的边缘化让他感到强烈的失落,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应付英语四六级上,至于专业课,则是“考试能通过就行”。
  (本专题除特别注明,所有图表数据均来源于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此表示感谢。)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脑体倒挂
  本文所版面
【第 09 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