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比亚迪“收声”
本报评论员:张耀东
  汽车观察
张耀东
  经历了2010年的大起大落之后,比亚迪的声音变得谨慎而低沉。即便是被内部寄予厚望的新车S6上市,也没有了以往的豪言壮语。
  过去一年里,比亚迪如同偷吃了糖果的孩子。虽然,拿到还算甜蜜的果子(同比增长了16%),但是在各方压力和拷问之下,动作走形、内心苦涩。在放大镜之下,比亚迪紧绷的资金链、产品技术短板、过于生猛的营销手法、渠道管理能力都被一一解读。于是,比亚迪很自然地保护动作就是闭紧嘴巴,不想再因为过激语言而引发业界更大的批评浪潮。
  那么,比亚迪的问题究竟出在哪?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多方面的,体系性的。但有一点,处于“反省期”的比亚迪需要分清哪些问题是战略性的、哪些是战术失误导致的。
  依个人观点,比亚迪的战略问题是在产品技术、营销实力积累不足的情况下,过于冒进,以至于给外界留下了对合作伙伴、对消费者、对竞争对手不够尊重的印象。而这一战略失误,又被种种偏颇的战术执行所累加、放大,最终导致企业声誉和利益受损。
  今年以来,痛定思痛的比亚迪明显放慢了速度。如同当年李东生的“鹰之重生”一样,比亚迪也提出了二次腾飞。减速、并网、放弃微车项目、回归国内股市等成为了比亚迪的新闻热点。
  在技术方向,比亚迪引以为傲的电动车也不再是宣传的重点,相反,增压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等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成为了比亚迪今后重点攻关的技术方向。似乎,比亚迪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告诉外界,它不再是那个叛逆的“坏孩子”,也想成为一个与其他车企类似的、传统的、按部就班的企业。
  这恰恰是值得担忧的,因为有时矫枉过正对企业杀伤力更大。
  在过去几年,比亚迪之所以成功,所凭借就是“不走寻常路”的狼性精神。而吉利、奇瑞等其他车企,则过于沉醉于学习丰田、大众的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严重。相较而言,比亚迪是最有可能通过模式创新,而走出新路的民族车企。
  具体到比亚迪上,在动力总成、车身技术等方面,其在十年之内都难以追赶上大众、丰田,但在电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还是有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跻身一流行列的。这并不是说,比亚迪就不需要发展传统汽车技术了,而是希望其能够以点带面,在建立鲜明技术特征的同时,带动自身整体汽车技术的进步。所幸的是,比亚迪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在S6和新款F6上,除了厂家所重点强调的品质、安全的卖点外,电子信息化配置也是一个亮点。特别是一款具有12种模式的电子数字信息显示系统,还是具有一定新意的。另外,集合了3G通讯、远程控制的车载信息系统也正在开发中。这些技术,目前或许还只是汽车的“添头”,不是主要卖点。但相信,随着整车产品的趋同,这类电子信息技术会成为不同产品重要的技术差异点。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普遍遇困,市场占有率节节下滑。在这背景下,更需要比亚迪们“收声”不收力,找对一个技术新方向,走出一条新路。只有这样,2010年的磨难才会真正变成比亚迪的一笔财富。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比亚迪“收声”
  本文所版面
【第 33 版: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