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铁道部汇报
本报评论员:温淑萍
  温淑萍
  除了汇报,还是汇报。
  从6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到7月15日,京沪高铁运行16天,发生5起故障。也由此,铁道部进入了汇报时间。
  “这几天铁道部是听了下级汇报,再向社会汇报,同时向高层及时汇报。”,“第一次发生故障,看到汇报材料,及时作了批复处理。社会舆论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毕竟是磨合期的一个小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很快会过去。”一位铁路系统人士说。
  不过,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期间,铁道部开始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7月1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做客人民网,向社会“汇报”京沪高铁故障问题。
  而这一天,京沪高铁又发生了两起故障。
  还是这一天,铁道部的部长会议开到晚上8点。
  检查
  目前,“部里的一些人昨天就已经分散下去,开始检查了。”铁路系统人士说。
  据了解,在7月13日下午,铁道部召开党组会,听取了相关汇报。并作出决定,针对京沪高铁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专项大检查。
  检查范围包括,设备质量、安全管理、治安环境、人员培训、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
  对车站的检查,包括车站的线路,对动车的例行检查怎么样,作业标准执行的是否到位,“比如对动车的例行检查,下面的人是否按照作业流程检查的。”铁路人士称,运动状态的东西,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问题,只要检查过关,及时修补就没问题。“又是接触不良,这些小问题出现这么多次。”7月13日,当京沪高铁故障第三次出现时,一位听说此事的铁道部官员有些出乎意料地慨叹。
  这个故障出现的次数的确非常频繁。
  7月10日17时,京沪高铁滕州东站内,下行上海侧接触网附加导线,即供电线发生故障,中断供电1小时37分。12日10时,G102次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发生弓网故障,中断供电2小时17分。13日,G114次动车组的部分动力车厢无牵引输出,全列牵引力被限制,运行最大时速约为160公里,到北京南约晚点2小时40分钟。
  7月1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就7月10日、12日、13日,京沪高铁出现故障问题,通过新华网,向社会做了“汇报”。“京沪高铁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这是磨合期会出现的情况。”王勇平介绍,三次故障原因,主要是因为接触网附加线烧毁、动车组后受电弓损伤,以及动车组牵引变压器中的电线接触不良导致。
  而就在王勇平做客新华网的当天。京沪高铁再发生两起故障。第一起故障是由北京南站发出至上海虹桥的G105次列车。
  据了解,8点10分正式出发后,时速保持在305到310公里。行至山东曲阜附近时,列车开始减速至缓慢状态,最后借徐州东站停车。
  关于停车的原因,北京铁路局人士称,“故障原因与前日G114次列车相同,动车组牵引变压器某根检测电流的电线,出现接触不良故障,导致产生保护动作,限制牵引电流,从而限制了运行速度。”
  这一天的晚些时候,原定于18时06分发车的北京南至南京南的G201次列车晚点1小时,更换故障车后才发车。
  质疑
  频出的故障自然引来各方质疑。“人造的东西,出现瑕疵是正常的,但是一个小问题为什么补救的时间会在2个小时左右。”铁路方面的专家认为,高铁的高科技含量是高了些,但这反映出铁道部的应急能力较弱。
  关于京沪高铁线路上运行的列车,制造商中国南车有关人士曾介绍过安全运行程序。新型列车,具有安全自控功能,如行车途中,前面出现障碍物,会不断发出警报,如司机不作反应,列车会在接近障碍物2米时自动停车;车内烟雾达到警戒时,报警系统会开启,列车停止运转。而G102发生弓网故障后,列车的自控系统会自动停止断电。
  “列车的自控增加了安全,使得风险不会延续到下一个环节。但是一个弓网故障,为什么之前没检查出来,发现问题后,又不能及时处理好。”铁路系统人士认为,目前专业人员处理问题的速度慢了些。
  而对此,铁道部人士解释称,京沪高铁还处于磨合阶段。
  据了解,铁道部也做出了完善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强对动车组司机、调度员、随车机械师、客运服务人员等重点岗位应急能力的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铁道部汇报
  本文所版面
【第 03 版:北京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