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港交所改革棋至中盘
  刘真真 申兴
  7月15日,李小加赴任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行政总裁已经整整18个月,这是他三年任期的中点。而他在港交所的改革此时亦是棋至中盘,这项正在进行的改革备受阻力。
  13日中午,100多名经纪人到港交所针对改革递交请愿信,并高喊“李小加下台”。李小加当场接受了请愿信。同日晚7点半,李小加与香港七大券商协会进行晚宴,这被外界戏剧性地解读成“鸿门宴”。
  宴会厅设在总商会大厦八楼,一个大的四方桌,每边9个位子,桌上是一张此次讨论事项大纲。香港七大经纪团体悉数到场,其中就包括反对最为强烈的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王国安。就在中午,他所在的专业总会刚刚去了港交所递交请愿信,双方一度剑拔弩张。晚宴上的这次谈判,虽然不再针锋相对,但依然是结果未知的谈判。
  港交所在内地交易所的冲击和亚洲其他交易所激烈竞争的时候,选择内地背景的李小加出任行政总裁,寄望其带领港交所开创新局面,但改革之途并不平坦。
  进与退
  晚上10点半,王国安宴毕,电话里他已经没有了上午请愿时的愤怒,“总而言之,今天这顿饭算是吃得意见最统一的饭了。”他说,“我不知道他吃饭时候的态度是不是真的,但是语气软了一些。”
  根据此次讨论大纲显示,这次宴会讨论条目多达10项,包括股票交易时段、期货交易时段、隐名交易、收市竞价、遥控参与、中央结算按金、数据中心等。但据王国安透露,李小加现在态度已较之前有所缓和,并表示要认真考虑券商们的意见。而其他七大团体对很多改革措施也是有所保留,比如,基本上所有团体都反对竞价收市和隐名交易。“李小加以前的态度好像是坚决执行,现在是说目前还在研究当中,有商量余地。”
  这似乎与上周五李小加的忙碌与态度坚定相差甚远。上周五,李小加刚从大连商品交易所赶回来,便又连续举行了三场发布会,一边急着跟券商沟通港交所风险管理改革措施,另一边则忙着给记者解释目前改革的细节。“如果丢几个鸡蛋能让这个改革通过,那我就站在这里让大家丢。”李小加笑着说,“但是,改革一定要进行。”
  记者会上李小加细心地给记者解释此次风险管理改革的每项变动。这次的风险管理变革涉及两方面。一是建议修改香港交易所的压力测试假设。而这并不是触动券商利益的核心,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就结算参与者收取的按金、就储备及保证基金(共用的)的供款是否足够等做出的改变。根据建议,香港交易所向市场收取的按金平均每日增加约14亿港元,收取的浮动保证基金平均每日增加约11港亿元。而期货结算公司参与者对浮动储蓄基金的供款估计平均每日增加约2.8亿港元。
  这意味着,某些券商要比原来付出更多的钱才能来港交所做生意,尤其是持仓位较大的A组券商和部分B组券商。“到哪儿做生意都一样,到其他地方说不定要付得更多。”李小加认为这项措施推出没有那么复杂。
  不过,香港的券商们似乎并不太愿意来谈这件事情,即便目前的措施还未真正触动到他们的利益。凯基证券亚洲营运总裁邝民彬表示,目前都还在评估这个措施对证券公司造成的影响。不过,为了缓解对于市场的影响,港交所决定承担一部分费用,向每名香港结算参与者提供500万元按金豁免额,并提供100万元浮动保证基金豁免额等。
  据统计,目前在港交所有455家券商,若以按照交易金额大小排序,其中1-14名是属于A组券商,交易金额占到整个市场的52.17%;15-65名是B组券商,可占市场交易金额35.81%;其他属于 C组,只占12.02%,也就是若增加费用,A组券商成本上升最大。
下转23版
上接17版
  BMI基金管理总裁沈庆洪表示其实很多股票行都不是很赚钱,现在本地股票行生存本身就很艰难,若推出这项措施,可能对某些券商不是很有利。
  问题症结
  这已经不是港交所推行的第一个改革了。3月7日,港交所延长交易时间,整体交易时段较之前增加一个小时,并计划明年3月份进一步将午饭时间缩短至1个小时。这一措施遭到反对的声音似乎更为强烈。记者采访的众多券商都表示中午时段本来是与上市公司或者客户接触的时间,但若进一步缩短就太过紧张。王国安直接指责李小加,“你做领导推行某一个计划,想增加成交量但却没有成效,你没有说怎么办却还继续推行进一步缩短午饭时间?”
  交银国际报告显示,港交所3月份每日均成交额较2月份增长9%,4月份却仅环比增长1%,5月份竟环比负增长18%,降至2007年以来的第二低位。若考虑每年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及集资额,交易量增加则更为有限。
  针对质问,港交所发言人指出,延时并非想要增加成交量,而是一方面透过提前开市和增加香港交易所与内地市场交易时间的重迭,以强化市场对香港上市的内地相关证券的价格发现功能,另一方面缩窄香港市场与亚洲区内竞争对手在交易时间上的差距,加强竞争力。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杨青丽则表示虽然目前港交所交易量并非减少,但相较于25%交易时间的增加,交易额却增加有限。即便想要提高价格发现功能,但今年以来市场结构也并无实质变化。杨青丽表示,港股不完全追随欧美市场,也染上了A股的坏毛病,香港目前缺乏一个国际金融市场具有的理性思考的品质。
  她认为,其实时间上的改变并不是核心,对于与别的交易所时间一致只是外在的模仿,而不是解决实质问题。
  在王国安看来,金融市场安全最重要,而不是一味去跟国际接轨。执意推行延时或者是期货交易与香港目前的经济体并不相符。“香港和美国市场不一样,香港本身经济体小,期货交易很容易被某一个大户操纵。”王国安表示。
  “港交所是一定要变的,如果不改变生意很难做。”沈庆洪指出,譬如像和记黄埔选择了以商业信托去新加坡上市,港交所还需要开发更多的产品,沈庆洪认为香港虽然打出国际金融中心的招牌,但其实债券市场一直不太好,且其他产品也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市场反应已经不如像之前那么好了。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券商都在反对。耀才证券就高调地表示明确支持港交所延时,并斥责成交量下降的说法是由于延时所致,认为这与目前全球的大市情况有关,并非只有香港市场如此。
  李小加路径
  但身为摩根大通中国区事务曾经的掌门人,李小加并非只是站在外围指点江山,这一切的措施早在计划之中。“如果为了避免争议,就不改革,这不是我的风格。”李小加并未有所怀疑,“要把大家的意见考虑进去,对于整体市场有利的事情一定要做。”
  2010年3月4日,李小加上任之后就公布了港交所《战略规划2010-2012》,他给港交所两个定位,内地与国际。对于内地而言,港交所是谨慎国际,达成环球目标的国际交易所,而对于环球来说,港交所又是进军内地市场,实践内地计划的首选中国交易所。在李小加的规划里,核心战略是吸引更多新上市的企业,核心市场及产品的增长。除此之外,港交所还要进一步拓展及扩张,从而保持现有地位。
  以开设期货夜市为例,港交所发言人表示一方面需要与其他主要市场接轨,若有收市后的期货交易时段,投资者可以及时反映本地及海外的市场讯息和事件,在新增的交易时段内对冲或调整仓盘;另一方面,港交所认为,将来人民币成为全球交易货币而人民币计价衍生产品也在香港交易所买卖时,香港交易所若要发展为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全球平台、满足全球投资者的交易及对冲需要,是否能够提供收市后期货交易就极其关键。
  沈庆洪表示,港交所以前给人的印象只是一个交易平台,什么都没有做,李小加上台之后实行很多措施也是考虑到与内地市场接轨。“但是你可以看到,由于两地很多制度差异以及货币不流通等等问题,想要市场融合其实很困难。”
  香港社会的特点也决定了变革推进的难度,甚至连李小加“内地人”的背景都成了指责的理由。
  李小加上任以来,港交所的业绩其实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很好。根据德勤报告显示,今年1-6月份香港目前IPO集资额为1822亿港元,位列全球第二名,其项目数也由去年同期的27个增长到33个,同比上升22%,而这一数字在2009年上半年仅为14个。国际上市IPO集资额市场占比也由去年的52%升至58%。德勤预计年底也将会有15个国际上市项目。沈庆洪表示,这两年更多国际公司来香港上市其实与港交所到外面推广有很大关系。
  记者采访的几位券商均表示,其实港交所目前推行的改革方向并没有错,李小加也是想让港交所增加竞争力,但是步伐有点快了。香港专业财经分析及评论家协会副会长邓声兴认为可能有李小加不是香港本地人的原因,还是不了解本地券商,也不了解本地券商交易习惯,没有做好及时的沟通。
  “This has to be done。”李小加说,“十年了,该变了,再不变就要出问题了。”李小加给三年规划的第二年提出了三大目标,加快提升旗下平台基础设施及推行必要的市场架构改革;推广国际公司来港上市以加强其作为全球企业上市地的地位;以及发展人民币相关业务的能力及与内地衔接的各项配套。
  在港交所给出的最新一期的进度报告里,目前十几项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接下来三个月里,港交所将进行一对一会议来进行风险管理改革的商讨,而目前其他措施,例如香港交易所数据中心已经成立,而首次公开招股前配售股份、期货交易、交易时段以及隐名交易等都还在与市场进行咨询中。
  李小加的改革之路面对的或许还将有下一场硬仗,但他坚定认为,这次改革是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我们已经全力准备好跟大家来谈。”他说。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港交所改革棋至中盘
  本文所版面
【第 23 版: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