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年金难盈利泰康养老借力团险业务
本报评论员:张云
张云 近日,泰康养老保险公司增加团体寿险业务的申请获保监会批准,将整体移接泰康人寿团体事业部,开展团险业务。 这意味着继平安养老、太平养老之后,泰康将成为五家专业养老险公司中第三家借力传统团险业务发展的公司。据悉,泰康养老公司现在的收入主要是靠企业年金管理费,但规模尚小,收入渠道有限。2010年年报显示,泰康养老净亏损1897.7万元。 借力团险业务 “我们也刚接到批复,业务和人员尚未开始整合,增加团险业务主要是业务需求和公司战略的需要。”泰康养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规划,泰康养老将整合泰康人寿团险事业部人员以及相关精算、核保等资源,独立运营团险业务。 由于年金业务增量少,竞争激烈,靠手续费为生的养老险公司正面临盈利困境,不得不另辟蹊径,成立最晚的泰康养老也是如此。 据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泰康养老企业年金缴费105688.5万元,受托管理资产225665.6万元,整体规模最小,而且由于没有投资管理人资格,除了选择银行作为托管人,其还必须搭档泰康资产进行投资,又少了一份投资收益。据2010年年报显示,泰康养老净亏损1897.7万元。 而泰康人寿团险业务占规模保费的比重约为10%,以去年规模保费867亿元来看,团险业务约86亿元,整合之后对壮大泰康养老规模不言而喻。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泰康养老增加了团险业务,接下来的整合任务也并不轻松。虽然泰康养老已经在全国建立了2家分公司和30家企业年金中心,但由于团险业务不得异地经营,要想真正借力团险业务,泰康养老必须在分公司的建设上快马加鞭,而其中需要付出不少成本。 以最早开始尝试的平安养老为例,在2006年12月,保监会同意将平安人寿的团险业务转移至平安养老,其中包括团销队伍和销售网络,平安养老在原有团险布局的基础上设立35个分公司、127个中心支公司,虽然摊子迅速扩大,但成本也很高,直至去年方实现少许盈利。2009年,太平养老步平安后尘,整体移接了太平人寿的团险业务,但只开设了7家分公司,至今尚未实现盈利。 并不是所有的养老险公司都决定走这条路,在成立之初便获批团险业务资格的国寿养老和长江养老均表示,目前依然专心经营年金业务,短时间内不会从事团险业务。一位国寿养老公司人士表示未来5年内不会开展团体业务,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年金业务足够大;另外团体寿险业务正在成为鸡肋,这几年都在走下坡路。 行业亏损 虽然各家养老险公司谈及扩展业务的原因在于丰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经营年金业务6年来,养老保险公司并没有从这个“金矿里”挖到金子。相反,由于存量业务少,养老税收递延优惠政策迟迟不出台的背景下,企业年金增量缓慢,展业成本高,蓝海变成红海,转向传统保险业务以量补价成为养老险公司的权宜之计。 一家养老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企业年金计划90%集中在航空、煤炭、电力、石油、冶金、通信、金融等垄断行业,由于公司成立较早,2008年签了很多大单,但随着这些大客户的挖掘殆尽,现在更多的是抢夺增量市场。 但年金市场每年不到500亿的增量,却有养老保险、银行、证券行业30多家企业参与竞争,可谓僧多粥少,再加上市场初期恶性竞争,很多公司承诺保底收益和零费用,养老保险掉进了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的怪圈。 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业内简称11号令)规定,受托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0.2%。账户管理人的管理费按照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人民币的限额,托管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托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0.2%。投资管理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1.2%,但是依然没有最低收费的规定,虽然现在行业有了自律公约约束,不少养老险公司仍然感到很失望。 国寿养老2010年年报显示,虽然各项规模都是业内老大,但其亏损达1.9亿元,而且预计在未来五年内都不会盈利。以最早盈利的长江养老来看,其去年的盈利只有5680万。 除了费用的恶性竞争,养老险公司亏损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展业成本,一家大公司从有意向到最终交割款最长有两年时间,期间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工会、理事会各个部门都要拜访交流,隐性费用很高,另外还要邀请客户上门考察,这期间的差旅费用、方案制作费用等成本都是公司的支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年金市场的总规模约2800亿元,远低于此前2010年达到1万亿元的发展预期。世界银行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1.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年金市场,以目前每年不到500亿元的增量来看,这个目标很难企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