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愿景和变革动力
“十一”国庆节长假,休闲娱乐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主色彩。各地以各种方式欢庆新中国成立62华诞,营造出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氛。岁月静好为民众所乐享,也当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心中所愿。 当然,这也是一个重温国家愿景和为政者历史责任的日子。国庆节之后,十月十日就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百年来的理想,最早体现于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其后则宣示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的表述:“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在那之前和在那以后,中国人为着这样的国家愿景前赴后继,以生命和理想镌刻出一幅百折不挠的历史长卷。 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以宪政为基础的民国,到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开辟未有的大时代,中国一步步向着先驱者的建国理想靠近。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国作为一个完整主权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及至全面小康的实现,当可化解长期生活于困苦中的中国百姓的民生问题;今天乃至未来,中国人承担的使命则是如何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和富强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庆祝国庆节,提醒着今人对这种使命的承诺。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大国崛起成为时尚语境。然而我们仍需冷静,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仍处在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影响安定的矛盾依然存在,权贵集团吞噬社会财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暴力拆迁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疑难重重,腐败频发,社会道德严重滑坡……这些都损及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求做出积极变革的呼声很高。执政者如何顺势而为推动变革,是实现承诺的关键。 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以体制变革为先导,以人和生产力的解放为核心,尊重和维护基本权利,民营经济正是由此崛起,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如今改革远未完成,过往改革提供的制度红利却消耗殆尽,未来改革依托何在?如何不错过改革的时间窗口,避免拖延导致更多牵绊和困扰? 这是我们今天面对的现实。新中国的缔造者将国家愿景通俗地描述为 “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说,人民的意愿最终决定着国家的走向和未来,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提升了人民的福祉,是为政者获得民意支持的关键。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财富的积累和民众福利的改善有目共睹,但近年来财富增量更多倾向于政府也是事实,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恰当地摆正官民关系,真正做到执政党所承诺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由此,我们乐见决策层表达的变革决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也在多个场合谈及政改,提出“依法治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国家权力真正属于人民”、“政府必须接受民众监督”等主张,并表示将在能力范围内推动政改。 我们以为,这种构建于“民赋之权”理念之上的变革动力,不仅会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也将成为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强劲引擎。胡锦涛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拿出超越前人的视野和智慧,激活变革的驱动力,将这个国家引向实现理想国的正途,是为政者对共和国华诞最好的庆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