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平民欧洲
本报评论员:朱冲

  朱冲
  作为短期观光客,软实力无从感受太深,但在硬实力方面,能明显感觉到,欧洲已落后中国了。
  飞机快要降落罗马机场的时候,就让人生疑:这是所谓的发达国家吗?作为意大利最大城市的罗马,机场仅有一条起降跑道。落地后,卫生间的状况更让人发怵,面积虽不能说狭小,但肯定没中国各大机场的卫生间宽敞明亮,更别奢望有专人时刻打扫卫生了。有人说这和意大利人口少、客流量小有关,也许这的确是一部分原因吧,但在巴黎戴高乐机场——欧洲最大、世界第六——同样如此。
  从罗马机场前往市区,和美国的情景类似,路过大片农田。这也许解释了欧洲足球水平高的原因,随处可见踢球的孩子。但即使在中国都已很难见到的木质电线杆在欧洲却随处可见,这些看着已经有些腐朽的木质电线杆却比中国有些铁质、钢质电线杆的生命力长,可能欧洲没有冻雨吧!有些田地甚至大面积荒着——欧盟实行配额制,比如水果归希腊、西班牙生产,水稻由法国生产,奶制品则由荷兰和瑞士提供,工业生产发达的德国负责产销农业器械。没有相应任务的地方即使荒着也无需开垦,由欧盟给予补贴。当然,这也有利有弊,在保证欧盟一体化的同时,补贴少了,非生产国不干,想自己生产;补贴多了,生产国又不干,认为他们不劳而获。
  在欧洲的大街小巷同样见不到漂亮的花岗岩大理石路面,尽管意大利盛产这玩意,博物馆、教堂等建筑、雕塑都由石头制成。欧洲的广场、人行道通常由10cm见方的黑色砖头铺砌,他们不会每隔几年就更换一次,岁月的沉淀把这些石头磨得光亮、圆滑。石头缝里还满是烟蒂。欧洲虽然实行了禁烟令,可跟美国几乎只有“小流氓”才在室外非法抽烟不同的是,欧洲跟中国一样,可以随意抽烟。
  导游说,欧洲的治安状况是越往北越好,比如瑞典、丹麦等国,越往南则越差。意大利和法国,以中国人的思维,一个是时尚之都,一个是浪漫国度,可是,这两个国家的治安情况并不如它们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那么好。导游再三叮嘱,小偷众多,特别是在那些最知名的旅游景点,比如古罗马斗兽场、梵蒂冈大教堂、卢浮宫……这似乎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特别是在教堂、博物馆这样的所谓神圣之地。当然,知名景点游客多,小偷也多是一个正常现象。另外,衣衫褴褛的乞丐同样不少,而且死缠烂打的作风一点不输中国。
  究其原因,和他们曾经在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有关。如今,众多非洲人游过直布罗陀海峡来找亲戚了。特别是吉普赛人,祖祖辈辈他们只有三种职业:一是占卜算卦,二是在市政厅门前飞镖卖艺,三则是偷盗。难怪法国正发起一项立案,要把吉普赛人清除出境,这惹得吉普赛人满大街拉人签名抗议。
  对付这些人,也没什么好办法。所以,在欧洲的大街上也到处可见搭个帐篷摆小摊的,摊前堆满了中国生产的“LV”、“GUCCI”等箱包。警察是不管这些人的,因为把他们抓了,他们有说自己来自美国,有说自己来自非洲,如果去一一落实再把他们遣返,不仅耗费精力,更耗费钱财。但警察管买的人,如果你支持假货,对不起,罚款伺候。
  博物馆、教堂、咖啡馆被认为是欧洲人生活的三大中心。难怪欧洲深陷金融危机,三大中心居然跟工作没任何关系,现在终于要为慵懒安逸的生活付出代价了。这儿同样也是中国人被诟病最多的地方。艺术爱好者嫌中国人太多,拍照、喧哗影响了他们和艺术的共鸣、沉思。对于这些有着成百上千年历史的艺术品,我们的确应该遵守相关规定,比如不能用手触碰、不能使用闪光灯照相、不能大声喧哗等。因为这些流传下来的艺术品不仅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一时的触碰虽然当场看不出影响,但数百年后可能就是极大的破坏。
  只是,一切都不该被过分放大。所有知名艺术品,比如“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和“自由女神像”,在其前方数米就有隔离带,游客是无法触碰的。“蒙娜丽莎”更甚,不仅设有隔离带,还被裱于防弹玻璃内。隔着这么远,甚至看不清楚,还能和艺术共鸣、对话吗?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是因为中国人不守规矩才设置的隔离带和防弹玻璃。“蒙娜丽莎”就曾经发生过偷盗事件,被一位在卢浮宫工作的意大利人趁退休之际偷回了意大利。这位意大利人还理直气壮,他认为达芬奇是意大利人,他的画作当然应该保存在意大利。这种想法得到了全体意大利人的支持,所以意大利政府也无力干涉。最终,法国政府拿出了所谓达芬奇赠送给法国朋友的一封书信,“蒙娜丽莎”才得以“完璧归赵”。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藏有的一座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圣殇》,多次被人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972年,一位受了刺激的匈牙利地质学家拉兹勒·托思(Laszlo Toth)用地质锤猛敲雕像,边敲边喊:“我就是耶稣基督”。圣母的左臂被击断,面纱和鼻子被击碎,左眼被击坏,经过多年修复才恢复了它的外形,但无法弥补它原有的美感。随后,在这幅作品的前方同样加装了防弹玻璃护栏。
下转55版
上接53版
  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大多从古希腊手中抢劫、偷盗而来,到底谁的行为更不文明?虽然别人的掠夺行为不能成为我们自我开脱的原因,可同样也不该过于丑化我们。博物馆内并非中国人是主体,只是因为我们都是随团进入,所以显得周围都是中国人,但其实,同样有很多外国人,而且外国人也喜欢在艺术品前拍照留恋。另外,客观情况是,我们本来人就多嘛!
  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既然我为此付了费,那么,出现的一切问题都应归结于你的管理。比如,为何不限制人流量呢?既然你想赚最多的GDP,就不要嫌为你买单的人。没中国人的贡献,欧洲金融危机可能更严重呢!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法国遭遇抢劫,中国民间和半官方组织掀起抵制法国的行动——这虽然不应该被提倡——当时法国大街上、博物馆里的确没有喧嚣的中国人了,他们也许可以和艺术共鸣、对话了,可商场里同样也没人了,之前一直嘴硬的法国总统萨科齐立马来中国道歉。为什么?GDP的压力。所以,说到底可能还是文化弱势的原因,美国人通常穿着大裤衩就去了,你不仅不会说他们无礼,反而会赞叹:瞧,这就是自由的美国牛仔。
  购物也一样。巴黎春天、老佛爷百货,通常被认为都是中国人“包场”的地方。可其实不然。不信,看看退税区的人流分布,泰国、中国台湾、东欧同样排着长队。造成错觉的原因还是在于所有旅行团都会把这里作为旅程的重要一环。我们疯狂抢购,我们造成产品紧俏缺货,可是,我们也为欧洲GDP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这首先要归结于我们国内的高额关税,否则我们还要去国外血拼干嘛呢?就像美国人、香港人、韩国人那样,在自己国内就能享受到和法国同样的低价。根据visa旅游报告的统计,中国人出国的最大消费在于商铺购物,而外国人来中国的最大消费在于酒店和餐饮。他们来中国是不需要买那些奢侈品的,因为价格通常比他们国内贵一倍以上。
  欧洲人很羡慕有钱了的中国人,退税时,他们经常调侃道:“你买的一个包抵我一个月工资了。”没错,法国、意大利的人均年收入在2万欧元左右,南欧更低,几千欧元的商品的确昂贵。当然,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更加实在,我们人均收入还达不到欧洲水平呢?那么,中国人为何疯抢这些奢侈品呢?是谁在消费这些东西?贪官,还是官商勾结,亦或是暴发户,或者难得出一次国,积攒了好几年的开销?或者基于人口大国造就的富裕人口绝对数量之大?
  拮据的欧洲人会标榜自己说,我们已经度过了需要依靠奢侈品才能证明自己身份的阶段了。的确,所有人都得经过这一历程,香港钢铁大王庞辉曾说,以前香港人穿T恤也都是竖着领子的,台湾人买块手表都要垂到手腕上,可如今,香港人即使买了游艇也都是偷偷开回维多利亚港,不愿让任何外人知晓。从中国人如今对LV逐渐丧失兴趣,而更喜欢香奈儿和爱马仕来看,也许证明了这一趋势的存在。
  欧洲真正让短期游客印象深刻的,是其环境和环保的理念。天高云淡,拍照片是不需要PS的,天空真就跟windows桌面一样蓝、一样美。大街上很少见到像中国那么多的豪车,常见的都是标致206、奔驰170、丰田yaris等mini车型,尤以smart最常见,在一座餐馆门前,曾同时停着三辆smart。而且,欧洲人开车喜欢手动挡,即使是奥迪TT、宝马X5这样的车,也依然是手动挡。就算是在最富裕的摩纳哥,是能见到不少玛莎拉蒂、布加迪威龙、兰博基尼,可绝对没有达到外人传说的开着奔驰不好意思出门的地步,丰田、别克依然是最常见的汽车品牌。也有特殊的——华人社区通常流行奔驰、宝马。这可能也跟关税有关。在中国买不起,就到国外以一半的价格体验一把豪车的感觉吧!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民欧洲
  本文所版面
【第 53 版: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