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好吃的
本报评论员:施健子
施健子 那部几年前大红大紫的小资电影,《茱莉和茱莉亚》,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两个女人的厨房罗曼史,故事是从美国女人茱莉亚写的一本烹调书开始的。 你不能想象烹调书在老外的厨房秘辛中的神圣感和重要性——男人女人一概靠它出好活儿。你看他们做饭,摊子铺很大,架势摆得极像样子:桌子上摊着烹饪书,有时还不止一本,而且每一本都翻到一定的页号;盛水盛面的器皿要带有标码,一切按分量来;如果书里说土豆是切成片儿的,那绝不能是块儿。 去年,美国《出版商周刊》评出的“年度最佳图书”中,10部中有5部为烹饪书,比例高得惊人。2009年的情况也是如此,烹饪书为日渐式微的出版业打下了半壁江山。当年作家们达到了某种共识:要想成名和致富,一定要写烹调书或吸血鬼,当然,如果能两者合体,写一本吸血鬼美食烹饪书,那一定是笑傲文坛之利器。 出本烹调书,既可以显示自己热爱生活,同时又能满足粉丝的偷窥欲。举些例子,湖南卫视汪涵的《有味》,韩国师奶杀手裴勇俊写的《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你要相信,前面提到这两位算是花了心思的,还在美食写真书,里面充斥了大量的PS过度照,照片不够宠物填,放上一大堆猫啦,布娃娃啦,风格一定要是小清新。稍微有点年纪的女星,这类美食书还有隐型征婚功能:你们看,我又漂亮又能做菜,京城几少们快来娶我。 不甘寂寞的科学家也来淌这滩浑水。最近,英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的量子物理学生,微软前首席技术官的纳森·米尔沃德,这位至少有500项发明专利的科学怪人出了一本大部头烹饪书,名叫《现代主义烹饪:美食的艺术与科学》。全书共2400页,一共6卷,重量将近23公斤,售价高达625美元。对米尔沃德来说,烹饪关乎物质世界的基本物理作用:热量如何进入食物;溶液中的水分子如何起作用。虽然在所有人看来,实验与分子料理并无本质区别,但米尔沃德认为这是更为微观的量子料理。 他介绍了耗时三小时制作的完美薯条。将土豆切成条状,放入塑料包真空密封,100℃的蒸汽加热15分钟,在水下用超声波冲击,100℃烤箱中烤5分钟,170℃油中炸3分钟,190℃油中炸3分钟,沥干油后大功告成。大多数人在家自制炸薯条只有一道工序:把土豆切成适合油炸的形状,然后扔到190℃的热油中炸至金黄色。 这是沉浸在美食文学的读者们共通的困惑。在平日,他们花大量的时间阅读这些图片精美、词藻漂亮同时语焉不详的烹调书,真正到了宴客下厨时,还是得上网找食谱。大多数烹调书与实质生活存在操作性鸿沟,要知道,地三鲜绝对不是像他们所说的“土豆茄子切块,加酱油炒一炒,加水烧一烧即可出锅”这么轻易能够做出来的,厨房真正需要的合格烹调书,照片一定不会多,先是用料,分量,再写制作步骤,最后给一点技术要求小秘诀,每道菜100字到150字,绝不浪费。 也许捧着烹调书的和真正下厨房的,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对于倾向于精神享受的人来说,阅读快感远比实际成品更让人愉悦,在你灰头土脸、满面油光地从厨房油烟里钻出来时,他们早就完成了一次被催眠的烹调之旅。这就是烹调书的真正奇妙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