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金融工作仍需啃“硬骨头”
本报评论员:胡蓉萍
  胡蓉萍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召开,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八大措施,全面完整,覆盖了金融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表面上看,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新东西,比如发展方式的问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以及风险隐患的问题等,很多措施都不是第一次提出,这些看似老生常谈,但其中许多都是“硬骨头”,都是历史形成的,解决起来也需要历史眼光和经验,都要持续地正视和面对。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进行了深刻反思,从金融制度、监管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中国金融业发展历史不长,但许多做法都是学习与移植于西方,后危机时代,当西方金融业也在自我检讨之时,中国国内的各项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着重大利益调整,改革不再是修修补补,而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何去何从备受关注,中国金融业面临的许多重大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明确。传说中的金融国资委、监管协调机制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地方金融办的定位、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的监管问题都没有在这次会议中提及和明确,而存款保险制度也是几经周折才得以“略提”,也因此,有不少言论诟病此次在换届前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缺少“新东西”,感觉“不过瘾”,没有“新动作”,没有“大动作”。
  而上述期待中的“新东西”,若要落到实处,按照通常意义上的期待,无一例外是涉及到“动人事和动机构”的话题。而和前几次金融工作会议都在设立机构和安排人员上有所动作不同,这一次并没有提出类似相关问题,而更多地,是从制度层面对未来金融业整体布局进行谋划。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并不是设立新的部门和安排更多的行政职位所能解决的,弄得不好,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扯皮成本,用设立新的部门的方法来解决很多“老骨头”似的问题,或许会增加更多的问题。事实上,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金融改革的成绩,增强了推进金融改革的信心,所提出的每一项措施都有所指,也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但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帕累托改进,而是一种重大的利益调整,改革起来更难、更可能会经历剧痛。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改革方案与制度设计不应该是一种争权夺利的机制,要更多地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考虑人民的利益、纳税人的利益,在部门立法的体制下,部门自己改革自己就相当于用按摩的方法治病,不可能伤筋动骨,也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正视部门立法体制弊端、正视部门利益固化的弊端,正视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背道而驰的做法,进行更加实质意义上的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顶层设计和顶顶层设计,或许是目前最需要的。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金融工作仍需啃“硬骨头”
  本文所版面
【第 15 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