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用户信心成要务锦湖强化质量和服务
本报评论员:刘晓林
刘晓林 不到一年时间,2012年初,当锦湖中国董事长李汉燮再次出现在中国媒体面前时,已经开始用中文念发言稿,虽然不太流利,但足以佐证召回事件给锦湖带来的影响至深。 李汉燮之前两次出现在媒体面前分别是去年3月和5月锦湖“返炼胶事件”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时。与当时的反复与强硬相比,2012年初的锦湖已经认清时局,主动转变策略。 锦湖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锦湖共在中国召回了41万条问题轮胎,在这个数据背后,是更大的无法统计的市场损失。“估计目前销量仅恢复到2010年的40%左右”,不愿透露姓名的锦湖内部人士透露。而就在这一年间,韩泰、佳通等中低端轮胎品牌已经纷起瓜分了锦湖“让出”的市场份额。 李汉燮公布的主题为“重拾信心”的2012年中国市场调整规划中,囊括了从产品管理流程、企业文化、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完善和升级。 对此表态,业界公认的观点是,“轮胎市场格局已经发生转变,对于一个市场信心已经不复存在的品牌而言,重新回到市场的难度不亚于打造一个全新品牌”。 据悉,在李汉燮制定的锦湖2012目标中,利润与销量已经排到第三,恢复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则成为要务。但内部人士坦言,锦湖今年究竟能恢复到什么水平,现在谁也没有把握。 名利双失 “截止至2011年12月底,为期8个半月的时间里,锦湖在全国2500多个经销商和指定4S店,接待和检测了约85万辆车,召回和免费检测更换的轮胎累计约41万条。” 在2012年初的总结及“誓师大会”上,李汉燮公布了锦湖的召回规模,但并没有公布锦湖2011年在中国的销量成绩。 整个锦湖高层都对2011年在中国的销量讳莫如深。"我们受3.15的影响是很大的,最初几个月生产是暂停,然后以10%、20%的速度逐步恢复,目前销量应该是恢复到了出事前40%到50%的程度。目前还没有达到2009年的水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锦湖内部人士表示。 据介绍,目前,锦湖在中国的总产能是3000万条,在满负荷运转下,配套和零售的产能分配比例是55%:45%,即1200万条和1000条左右。内销和出口的比例是70%:30%。在总产量中。该人士称,这是锦湖在2010年已基本达到了满负荷的产销水平。据悉,2010年,锦湖在配套市场上的销量超过1200万条,为了提升在利润更高的零售市场的占有比例,2010年底和2011年初,锦湖解除了华晨和奇瑞两家低端客户。"结果紧接着就出了3.15事件,所以去年配套肯定在1000万条以下。"而受到打击更大的零售市场销量在2011年更是不足500万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国内市场的下滑给出口带来了产能空间.。 而更为严峻的是,锦湖让出的市场份额已经被韩泰、佳通等中低端品牌瓜分殆尽。记者获悉,2011年,锦湖对吉利和长城的配套订单也降到了最低,而取而代之的正是佳通和国内某轮胎品牌。 配套市场并非最大的打击,国内某跨国轮胎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配套轮胎的开发是和新车同步的,须经过大量配套试验,至少要经历两年的开发期。因此,已经签下的配套合同一般不会更改。 在“返炼胶事件”被曝光后,锦湖天津工厂依照规定在停产整顿的3个月不许开工,而在这3个月内,由于国内多地开始停售锦湖轮胎,锦湖轮胎全国的经销商零售渠道几乎没有卖出过一条轮胎。受累该事件,去年1~6月,南京锦湖上半年的利润总额为-6406万元,在召回实施半年后,锦湖轮胎的零售终端市场仅恢复到了事件爆发前的40%左右。 而在被曝光之前,锦湖在中国乘用车轮胎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虽然不高,但也达到了10%,在配套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25%左右,稳坐第一把交椅。凭借相对低的价格,锦湖手握包括北京现代、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东风标致、长城、奇瑞等车企在内的众多国内合资、自主厂商的多达35款主流车型的配套合同,这为其在售后替换市场的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替换需求已成为拉动轮胎销量上升的重要增量。以锦湖在中国配套市场的使用基数来看,如果没有‘返炼胶事件’,其2011年在替换市场不排除是可以打开局面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收复失地之战 从1月14月到2月9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锦湖在中国连续进行了两场媒体见面会,借此彰显锦湖在中国收复失地的决心。 “3.15事件对锦湖最大的打击就是市场信心和品牌信誉的丧失。因此。锦湖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消费者信心,其次是企业健康发展,第三才是对利润和销量的追求。”锦湖中国公关部相关人士表示。 从1月开始,锦湖已经启动了“重拾信心”方案中的一系列调整计划。根据该方案,自2012年1月1日起,锦湖的召回和免费检修两项工作将转为日常工作,产品保障政策和5年保质期也将继续执行。 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上,李汉燮在来到中国的近一年中显然发生了不小的“战略”转变。与去年引起喧嚣的强硬“翻案”态度相比,李汉燮已不再纠缠于锦湖质量定性问题,而是强调将在各个环节加强管理。 在外界最为关心的产品质量问题上,李汉燮表示,在召回事件之后,中国质检总局每季度都会对锦湖工厂进行检查。锦湖目前启动了中国区四家工厂生产流程的重新审查工作。“返炼胶的使用将得到严格控制,由手动添加变为自动添加。” 作为对另一内部“火种隐患”的防范,锦湖打出了“情感牌”。宣布2012年将继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丰富企业文化。2011年,在召回事件几个月后,锦湖中国某工厂员工对薪酬待遇的不满也迅速发酵,最终导致停工,使锦湖中国雪上加霜。据悉,锦湖去年全年给员工涨薪29%,并在春节期间包车送员工回家过年。 在收复失地的实质性市场战略上,锦湖轮胎将在2012年品质保障政策上加大筹码:宣布VIP保障政策及促销时间再度延长,针对高端产品推出“为意外买单,轮胎1年出问题包换”政策,并将所有产品的三包服务期限由3年延长至5年。 与其他竞争对手相同,锦湖在2012年的业务重点也集中在对新品的研发上。李汉燮表示,2012年,锦湖将推出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两款全新产品,分别为ECSTA KU39超高性能豪华运动型轮胎和CITY VENTURE KL33城市舒适越野型轮胎。 来自锦湖的消息称,虽然目前高端产品目前在锦湖总销量中占比不到1%,但其目标已经制定在了20%。“我们已经向一汽-大众推送了高端产品KU28,希望能够给奥迪A6配套,但目前厂家对该轮胎仍在评测中。” “锦湖希望能恢复到2010年的水平,同时提高在利润率较高的零售市场的份额,但这只是愿望。”锦湖内部员工都很清楚。“配套轮胎的出厂价只有零售的60%,利润低的实在无法承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