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广告
  洋奶粉何以渐渐走下神坛?
  曾几何时,洋奶粉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曾是品质保证的代名词,如今却逐渐走下神坛,风光不在?
  在过去的一年中,陆续出现的"虫尸风波"、"核辐射事件"、以至"婴儿细菌感染死亡"等让不少消费者对洋奶粉越来越失去了信心。其实细究起来,洋奶粉的品质问题一直不绝于耳,但由于以前是卖方市场,洋奶粉态度极为强硬,一些被曝光的问题最终也不了了之。但现在,国民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看重,同时一些洋品牌在全面"低关税"时代依然涨声不断,超出了公众所能接受的心理预期,所以难免风光不再。
  相关调查显示,洋奶粉内地售价全球最贵,毛利率达100%。可"高价"的同时并不意味着"高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不少消费者觉得"很受伤"。即使有的消费者选择跨国代购,也难免遇到问题。一位在澳大利亚的网友就在微博上晒出了她在国内淘宝商城和澳洲超市买的同一品牌的两罐奶粉,比较后发现不仅味道很不同,网购的奶粉也不如在澳洲买的细腻。这种真奶粉罐装假奶粉的"调包"案例并不少见,就连标注产地无迹可寻的"假洋品牌"也开始出现……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这却是一个有利的时机。整个市场逐步回归理性,让他们的"产品品质"、"消费者洞察力"、"本土化运营"等领域的综合优势终于能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曾表示,"经过近年的整顿和改造,中国乳业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在是国产乳制品质量最好的时期。"尤其是在2011年初,经历了一次异常严格的乳业整顿之后,一批技术落后、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被淘汰,行业整体装备技术水平、生产条件、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在原料领域、产品标准和生产质量保障体系上,并不逊色于进口奶粉。
  尤其是在最为基础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方面,目前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并无实际差别。以伊利金海奶粉基地全球样板工厂为例,其全套生产线设备均来自瑞典、丹麦和德国,并且使用了先进的全封闭自动化生产系统及常温双除菌等8项顶尖乳业技术;包装车间甚至按照制药行业的GMP标准进行设计,车间里的空气洁净度能达到10万级。
  事实上,2012乳业市场的另一个大变化,在于更多的国际品牌即将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开始谋求建立奶源基地,这无异于对中国乳业的一次正名,对于早已在自有奶源领域持续投入多年的伊利等国内企业来说,前期投入大幅度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节点已经到来!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告
  本文所版面
【第 50 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