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斯
近日,教育部部属高校撤销了一批银行账户,改用财政部为其设立的开户行和账号,作为所属高校各种收费收入的汇缴专户。
教育部部属高校和研究机构共有81所,需全部在3月初完成这项工作。这意味着,高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等收入将受到财政部的实时监控。
这81所高校一年的各种收费收入近400亿元,主要用于学校各种教育经费开支,但不包括教师工资福利等支出。
据悉,全国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收费多达4700亿元,大部分存放于学校自己设立的银行账户中,成为监管盲区。“现在中国政府正在推动政府部门预算的公开,但高校的财务报表至今不予公开,这很难理解。”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教育学院教授袁连生说。
实时监管
上月底,教育部向财政部递交了一份《教育收费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情况表》,上面列举了教育部所属8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收费项目和管理方式,这些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等收入大部分属于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2011年,财政部对全国的预算外资金进行清理,除教育收费外其余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而今年,财政部通过让教育收费纳入中央财政汇缴专户,对其进行监管。
这些年对教育乱收费检查比较多,但对法定的收费收入的管理和使用却一直比较松。目前教育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校将收入规模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汇报,使用的时候让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核拨。
但由于收费项目繁多,很多学校会设立多个银行账户存放这些收入,而有些账户主管部门并不清楚。学校成为小金库案件多发地带,北京市中关村三小原校长贪污案曝光后,公众发现这所学校有超过1个亿的账外资金。
袁连生认为,“财政部改革收缴管理方式其实就是避免各种乱收费和收费使用不当的问题”。
财政部为每个学校开设一个中央财政汇缴专户,即一个新的银行账户,原有的银行账户全部核销,汇缴专户是一个过渡性账户。每个学校将收费收入缴入汇缴专户,这一账户实行日终零余额管理。即每日营业终了前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资金自动汇划中央财政专户——这是归集全国非税收入的财政专户。
换句话说,学校收费收入当天存进去,银行下班前余额变为零,全部转到中央财政专户去,学校想自行动用就不可能了。
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都能实时监控账户资金明细,汇缴专户的开户行每日将收费收缴明细反馈给财政部门。
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19561亿元,其中教育收费占24%,即全国教育收费在4700亿元左右。高等学校、中专学校的教育收费,统筹用于办学支出。其中,学费的65%用于补充学校教育经费开支,25%用于教师奖酬金,10%用于学生勤工助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财政部这种通过国库实施的监管,其实就是为了资金的安全和完整,至于在使用上,财政部不会管得太细。”一位高校教授表示。
高校财务
袁连生认为,教育收费并不是政府收入,不适用于政府预算管理,也不在政府预算监管范围。财政也只能在收缴环节给予监管,若要这些收费能够合理使用还需公众的监督和参与。
“高校要向公众公开财务报表,让学生、家长和纳税人监督更有效。”袁表示。
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将“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等列为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
但据袁连生了解,不算台湾、香港和澳门,国内除了汕头大学,没有一所高校公开财务信息。汕头大学之所以公开是因为接受了李嘉诚基金会捐款而应基金会的要求予以公开。
在中国教育收费收入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教育部部属高校就有400亿元的收入,全国有4700亿元的教育收费收入,占到全国教育经费的24%。
而且在袁连生看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比较,不论是高等院校还是高中收费相对于成本都属于偏高水平。这有两个衡量指标,第一项是收费占成本比,以公办高校为例,这一比例全国平均为40%。另一个指标是收费占居民人均收入比,这个比例也偏高。
目前教育收费这块社会审计较少,导致校园成为一个使用资金非常不透明的地方。审计通常针对“985”、“211”或大型科研经费项目,对于学校收费收入和日常经费的使用审计较少。
现在很多学校将收费收入存于学校自己设置的账户里,有的设立好几个账户规避监管。
学校收费除了学费、住宿费等明码标价的收费,还有一些机动性比较强的择校费、培训费等收入,“这些收入由财政来监管很难。但是如果公开,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收了哪些钱是非常清楚的,公众监督会更有效果。”袁连生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