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成长中的小i机器人
本报评论员:袁辉

  袁辉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5日,我和全世界的苹果迷一样在期待新版iPhone的面世。当苹果公司营销主管席勒在iPhone4S新机发布会上宣布其最大亮点是智能语音功能Siri时,我立即给同事打电话告知:小i机器人的机会来了。
  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智能网络机器人领域坚守,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商业回报,但我们没有去复制、山寨别人的技术。可以说,十年来我们一直孤单地在海边捡着贝壳,十年后苹果推来了这场海啸,依托苹果在全球强大的影响力,全世界都在热捧使得人机智能交互成为现实的Siri。小i机器人起步比Siri更早,有了多年的积累,我们期待成为中国的Siri。
  小i的诞生
  2001年,我从微软辞职后选择创业,成立上海赢思软件公司,从事3G软件开发。当时移动信息处理方式刚刚在国外兴起,微软推出了基于WINDOWS CE的终端设备PDA,这是移动互联网最早的模型。操作系统的改变意味着所有软件的运行环境发生改变,已有的软件需要更新,这对创业公司而言意味着机会的来临,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创业者都希望从这个浪潮中分到一杯羹。
  记得当时微软开发布会推出新款移动终端设备的时候,有100多家公司去参与。但当时市场毕竟很小,只能靠联想、微软这样的大厂商,他们每出一台PDA,便内置我们一些软件。两年后,这100多家创业公司中的大部分都消失了,我们也退出了这个领域。但从创业开始我们就有很好的技术储备,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两个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一直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
  2003年年底的一天,我加班到深夜有些累,便想打开MSN找朋友聊天,但这时好友们都已下线。一个念头瞬间从脑海闪过,“如果有个机器人陪聊就好了。”很快,我的团队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便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问答的聊天程序,然后将300句日常问候输入机器人的数据库,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互动聊天的功能,小i机器人的雏形就此诞生。
  之后,小i机器人以MSN为载体实现了落地。没想到的是小i一经推出便有大量用户和它互动,3个月后,在没有做任何市场宣传的情况下,竟然拥有了40万的用户。我们便把小i的数据库完全开放,让更多的民间智慧来丰富小i的“大脑”。随后,小i又在QQ、雅虎网页上实现了多渠道的覆盖,在推出不久后,我们获得了风险投资商IDG的注资。
  盈利模式尝试
  获得了大量的用户资源后,更多的风投们看上了我们,2007年小i机器人获得了包括英特尔投资、IDG在内的5家风险投资商的千万美元投资。当时我们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思路一样,先拼命的扩大用户规模,之后再想办法盈利。
  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在国外,互联网企业只要有了用户,便可以依靠销售应用的方式盈利。但在中国这个模式行不通,中国网民一开始便习惯了免费模式,极少有应用可以向用户收费。因此,后来尽管小i互联网上的用户超过千万,但却仍赚不到钱。在盈利模式上,我们曾经做过许多尝试,包括把小i机器人应用到宠物或者玩具上,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尝试把市场调整为为企业和政府做客服机器人。在不少互联网企业看来,政府、企业一单单的生意来得太慢,不可能一夜暴富。但对于我们而言,却正是由于这种转型而获得了核心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就像卖红薯一样:我卖给你产品、服务,你付给我相应的费用。
  自小i机器人面世后,依托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和资金优势,我们在智能网络机器人市场牢牢占据领先的位置,技术也日臻成熟,这使我们为政企服务打下了基础。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交通银行、京东、凡客等许多行业的领先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
  我曾为移动公司算了一笔账,使用人工话务员每人每天只能接100个电话,使用小i机器人后,每天网上可以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客户需求,至少能接300个电话。按照小i机器人每天为移动公司节约5万至10万元的成本计算,一年就能帮助他们节约上千万元。服务电商同样是这个道理,电商们发现顾客有90%的问题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询问产品价格、货品运送的时间等,将这些问题聚合在一起,通过小i与客户去沟通,剩下的10%再转向人工,便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然而,刚开始向政企客户推销小i 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在经过我一番手舞足蹈的介绍后,对方往往会问,“袁总,这个机器人很好,你能不能拿来看看?”,他们把机器人当作了物理概念。
  现在,我的理念是靠互联网的方式去服务客户,但不用互联网的模式挣钱。对于那些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我建议,不要老想着去拼用户,一开始就要找准自己的盈利模式,我们之前走过的弯路就是教训。
  机器人也需要长大
  感谢乔布斯,将Siri应用于苹果产品中,使手机真正与人实现人机智能交互,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智能网络机器人。对我们而言,这是个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没有苹果的推广,我们将继续在海边捡多年的贝壳,乔布斯让我看到了小i机器人成为一个伟大产品的希望。
  然而一种模式的成功必然引来众多模仿者,目前国内不少厂家蠢蠢欲动,有十几家公司进入这个行业,这其中包括不少语音公司。前段时间李开复对“中国Siri”的创业计划提出疑问,其核心意思是Siri技术门槛较高,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能力突破大量数据学习的技术门槛。
  这一点我非常认同,Siri的核心不是其语音控制,而是人工智能,对复杂语法的分析。比如你问北京天气怎么样、北京下雨了吗、需要加衣服吗这三个要表达一个意思的问题,智能机器人需要理解这三个问题,通过语法分析给出一个答案,语音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人从幼年到成年需要每天接触许多信息,不断的理解新的事物,没有持续的积累是无法完成的。机器人也是这样,它需要从长期增长的知识结构中给用户最佳的答案。其实,要设计出一个类似于小i机器人的DE-MO非常简单,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对于没有积累就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者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赛。
  自小i机器人诞生以来,我们一直在坚持给它补充新的知识结构,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商业回报。到如今,我们可以说小i机器人在中文智能语音识别方面在行业内是遥遥领先的,即使Siri目前也无法识别中文。
  未来智能网络机器人的应用空间将非常巨大,除了手机,机器人在家电、汽车等各个领域都可以应用。4月,在电视机上就可以看到小i机器人的足迹,当你想看某个电视节目时,只需对遥控器说出节目名称便可自动播放。在不远的未来,智能网络机器人将陆续走进人们的生活,它将通过语音、视觉、体感控制等多种方式实现为用户服务,这个市场潜力无限。
  我们不是天才,也不是傻瓜,不奢求小i机器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我们至少会把智能网络机器人这条道路坚持到底。
(本报记者 于盟采访整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成长中的小i机器人
  本文所版面
【第 31 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