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血迷城
本报评论员:扁鹅
  扁鹅
  郁闷微博:姑妈住院要做大手术,可就是因为血荒,手术时间一直定不下来。
  跟帖回复之一:可能要你们家属去血站先献一些,才能对号入座地给你们一些血,我一个朋友手术用血就是这么解决的。
  跟帖回复之二:好像也可以雇人装你家属去献血的,不少医院周围都有“血头”在转悠。
  这几天,北京和上海“不约而同”地判决了非法组织卖血案,略微地缓解了“血荒”笼罩下人们的烦躁情绪。不过,可以料想,“血荒”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扭转的话,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带来的“疗效”会瞬间蒸发。
  65年前的1947年9月,旧上海的警察端掉了5个从事贩血买卖的“输血服务社”,不过如何处理,却是伤透了脑袋,因为民国时期根本就没有“非法组织卖血罪”的相关条款。这个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舆论讨论热烈。当时的《现代妇女》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写道:“在目前的商品社会制度里,有的职业找不到,物价天天涨,嘴巴要吃饭,那么有的人卖命当壮丁,有的人卖血找服务社,有的人卖肉当妓女……社会制度不完善,这种不合理现象会不断发生的。
  直到解放后,输血服务社依然长期存在,甚至属于半合法状态。1954年,长期在上海从事贩血的“新中国同人医务助血团”跑到温州开设“分站”,温州市卫生局很困惑地请示浙江省卫生厅:助血团是否合法?浙江省卫生厅在答复中写道:“对于此类输血组织的处理,仍以采取教育的方法,劝其自动降低手续费并应照顾输血者的健康”,因为“不能扩大志愿给血者范围”。同是在1954年,上海淮海路上的“益生助血社”在迁至后,立即给上海市卫生局写了书面报告,说明当时的输血社还是在政府的管理监控之下合法存在的。
  从1818年第一次开展人-人之间输血获得成功以来,近两百年中,医学家们先后解决了血液配型,输血工具、血液保存等关键问题。不过那些医学家们想不到日后的贩血与“血荒”。很多时候,社会科学问题比自然科学问题麻烦得很。
  这一两年,关于血荒的成因辩论的非常激烈,归纳起来各家谈到的主要原因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重视采血工作、临床不合理用血大量增加、民众对采血机构的不信任,等等。
  一定会有人问,那贩血、卖血能持续到今天的原因是不是也一样呢?
  其实,最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就是那个写了《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的余华。让余华流着泪告诉你,为啥许三观卖了11次血、为啥《活着》里的有庆会被抽血抽死…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血迷城
  本文所版面
【第 58 版: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