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官员“西归”
本报评论员:陈勇

  陈勇
  从贵州起家再至福建、安徽历练,最后再回到西部,王三运无疑是中西部官员交流的典型样本。4月28日,王三运当选为甘肃省委书记。之前,他曾任贵阳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安徽省省长。
  自去年以来,在频繁的人事调动过程中,中西部地区交流的力度正在加大,多位经济重镇高官调任中西部地区,而从西部出去,最后再回到西部任职的官员也不在少数。如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长梁田庚,他是从贵州走出去的官员,后在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历练后,再回到西部出任组织系统官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春华也是从西藏出去后,前往河北历练后,再回至内蒙古主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分析称,这流露出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凸显中央大力发展中西部的决心,旨在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城乡贫富的差距问题,更彰显中央对有西部和边远地区工作经历的官员的重视。
  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表示,这是中央统筹城乡、区域间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差距,进而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更有助于西部发展。
回到西部
“人一之我十之。”这是王三运履新时的感言。
  不可否认,甘肃与中国西部其他地方一样,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够、发展不足。面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从上个世纪起,中西部的开发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在产业调整上,过分重视发展工业,没有做好,反而还产生了污染。一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盲目地东施效颦,夸大承接东部和中部的产业转移,结果导致本地的企业缺乏竞争力和优势。在资源整合和利用上,也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在东南沿海的历练经历让王三运更懂得东西部的差异,他勉励当地官员从主动出击、区位优势、优质服务三个方面思考,抓住历史机遇,把转移产业承接好。
  去年年底到甘肃任职之后,王三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家底。此外,他在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外,特别强调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并频繁接见了华能集团、光大集团、民生银行、国电和中国国际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负责人。全国两会期间,王三运拜会了发改委、交通部、水利部等部委相关负责人,感谢各部委对于甘肃的支持。“至少不会那么急功近利,懂得对症下药,福建的历练将让其更重视招商。”甘肃省发改委的一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让熟悉西部的官员来主政西部,对西部落后发展地区大有裨益。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官员,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官员最大的差距在于解放思想不够、创新观念不够、开拓精神不够。选派他们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最后再回来。不仅直接参与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规划和操作执行,还可以直观地接触和了解发达地区的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又能促进开拓思路,为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此外,在经济列车高速启动后,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变得尤其显著。中央政府很难对地方上各种细微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因而在主观控制意向和客观控制能力之间存在落差,体现在出台政策以及控制地方政府行为时,呈现出间歇性和选择性的特质,时放时收,忽松忽紧。
  而让熟悉本地区域发展的官员履新,对中央来说,不仅可以带动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还能缓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更避免了本土官员一方为大的现象。
  人才是关键
  3月27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2012年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挂职锻炼干部培训会,16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赴中央国家机关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挂职的244名干部参加。据悉,今年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共选派了540名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参加挂职锻炼,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
  选派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挂职锻炼,是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推进东、中、西部干部交流,加强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举措自1990年启动以来,在促进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西部官员出去再回来后,更注重如何活学活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表示,这些官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地官场陈旧的理念和面貌。
  2011年,四川绵阳市副市长经大忠,在挂任水利部水保司副司长后,就利用挂职契机,积极推动北川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先后为绵阳争取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35亿元专项支持。
  分析人士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才是关键。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中西部本身的条件的局限,再加上东部的迅速发展,中西部各种人才,要么通过上大学,要么通过政府招考等方式,大量涌入东部地区,造成中西部人才的流失。而中央此举,一方面表明中央继续给中西部的发展以绝对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以行政任命的方式,让这些人才为中西部的发展出一份力。
  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央也十分强调提拔边远地区干部。胡锦涛、温家宝等就在边远省份长期工作过。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西部地区的发展过程是产业逐步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产业转移之后西部如何承接,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官员主政当地。
  西部稳,中国稳
“中西部的发展已经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为中西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掺杂了民族因素而更为复杂。”陈秀山说。
  2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规划》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改革开放7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并明确提出,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基建则成为一大重点。“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在全国经济下滑的趋势下,西部地区仍要保持高速度增长的趋势,而依靠本地区资源能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投资拉动则是西部‘十二五’的发展主线。”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说,中央对此亦有认识,故《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提出了统筹做好重点经济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区、资源富集区、沿边开放区、特殊困难地区六类区域发展工作。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长足发展,但在中国的四大板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仍为短板。截至目前,该地区仍是中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0%和55%左右。
  彭真怀表示,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西部12个省份的面积占到全国的七成以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可能齐头并进,更不可能遍地开花。此外,“西部不稳,中国不稳”,西部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更面临稳定的重任。“通过这些年的交流,不仅可以改变调整官员结构,对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而言也能够转移到东部地区,使西部的资源得到开发。”
  纵观近年来官员变动,干部队伍在“东部西部大挪移”、“南方北方大交流”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党务高官掌要职”,“京地上下大换血”等多层次交流态势。
  2012年1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仲祖文”文章《重视领导班子的经验结构》,强调重视领导班子经验结构,就要大力选拔更多熟悉基层情况、善于做群众工作、经过多岗位锻炼、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要充分考虑干部的经历阅历,既看“知识学历”更看“工作学历”,看他干过什么、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
  在西部几个省区中,调整后的党政一把手都具有跨省工作经历,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2011年8月,陈全国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此之前,陈全国系河北省省长。此前,陈全国在河南任职32年,曾任河南省副省长、组织部长、省委副书记等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表示,中央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人员调动,到2020年,西部地区能实现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实际上,这种流动既有培养、锻炼干部之意,让他们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也增进对中央和地方权力运转的了解,同时它也能保障中央政令更加顺畅,因为这样流动的官员会更熟悉中央的意图。”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官员“西归”
  本文所版面
【第 11 版: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