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湖南“职称索贿”灰幕
本报评论员:陈安庆 李骞

  陈安庆 李骞
  “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发布的中国教育蓝皮书中,曾有这样的判断。近年来,发生在基建、招生等领域的高校腐败案层出不穷,大学早已不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5月4日,微博上有网友爆料称,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出现评委“开房收钱”的情况,迅速引发公众关注。
  开房收钱
  5月2日晚,2011年度湖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专家之一、湖南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在宾馆高调“开房收钱”。
  就在这天下午,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才刚刚确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整个湖南省参评教师职称的高校老师们几乎都得知了评委的单位和名字。因为第二天所有评委就要入场进行封闭式的评审,湖南省内许多有意送礼的高校老师都在5月2日晚赶到了长沙。
  “请准备3万到4万元,于今晚到新天宾馆2408房间找刘一兵教授,晚了就送不进去了。”5月4日中午11点18分,新浪微博网友“马山寨主”在其微博上贴出一张手机短信截屏图,对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腐败现象予以曝光。这条短信是索贿中间人发给那些参评老师的。
  网友“马山寨主”在其微博上还公布了评委名单“今年体育专业评委为湖南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蒋凯、吉首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刘少英、邵阳学院体育系教授谢小龙。”该微博称:5月2日晚“一年一度的疯狂送钱活动”开始,体育专业评委刘一兵教授在宾馆开了房以方便老师们送钱,并“广而告之”。
  认证为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微博博主“御史在途”转发了该微博。他发布微博称,“从5月2日至3日,已有十几位老师到长沙送礼”。
  “马山寨主”的爆料微博转发量接近1.8万条,评论数达到3000多条,“开房收钱”成为轰动全国的热点事件。
  5月5日凌晨,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消息称“评委刘一兵已被终止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
  5月6日,湖南警察学院宣布暂停刘一兵警体教学部主任职务,目前已成立调查小组,对其涉嫌违纪违规情况进行彻查。
  5月8日,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派员到达湖南,督办案件。在刘一兵之后,又有一名高校职称评审的评委因收钱受到实名举报,湖南教育厅已将其清除出评审组。
  明码标价
  据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介绍,刘一兵承认在新天宾馆停留过4个小时,并与参评教师有接触,这是对他进行调查的原因,但刘一兵本人否认收钱,称当晚前往2408房间探望朋友,“巧遇”了很多送礼的教师。
  另一名涉事评委邵阳学院体育系谢小龙教授也称未接受红包,他说自己对“开房送钱”的短信毫不知情,并表示不知评委名单为何很快流出外界。
  多位湖南高校教师反映,职称评审送钱已成为公开的潜规则,4名评委之一的湖南大学体育学院蒋凯教授也证实,确实有教师给评委送钱的现象。但蒋凯表示,自己没有收,“这是违纪的。我首先保证自己,其他评委应该也没有收”。
  知情人透露,在此次“开房收钱”事件中一位体育教师给刘一兵和另一名评委谢某送了红包,评委蒋教授那边送礼的人太多,没送进去,这位教师为此“十分忐忑”。2010年,在湖南评副教授需要3万左右,正教授一般是6万-7万,而随着物价上涨,评职称所需要的价码也水涨船高。在两年后的2012年,副教授4万,正教授的价码是8万至10万。“这是行情。”前述知情人称,这其中还细分为副高评委行情、副高组长行情、正高评委行情、正高组长行情四个行情。每一个参评的教师每年至少要掌握两个行情,几乎每个评委都要准备红包,评委组长至少要准备1万元以上。
  对此,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财贸系讲师吴辉有着切肤之痛。2009年,他申评副教授。有同事打电话让其去长沙送礼,他当即拒绝。可结果出来,这一年他没被评上。
  第二年再评,吴决定“适应规则”,到长沙送礼。2010年10月28日下午,吴入住长沙华达宾馆,见到到处都是赶来送礼的人们。10月29日,吴和几个人去了一位科长的房间,他第一个看到了评委名单。托关系、找朋友,他认识了其中一位评委并送了5000元礼金,可等评审结果出来,他还是没有通过。
  事后,吴辉找到收钱的评委要回了这笔钱。从而获知,尽管收礼金的评委把他的材料向每位评委都作了推荐,但最后投票时,7位评委他只获得了一票。他得出的结论是,“送一个不行,至少得送4个才能过。”
  评委名单的猫腻
  陆群认为,“从两大不正常现象可以判断出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的、大面积的腐败问题,一是本应高度保密的评委名单,变成了公开的秘密;二是本应与外界隔绝联系的评委,在评审基地可以随意与外界保持联系。”
  针对评委名单泄露一事,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贺安溪表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全封闭式的,评委于5月3日下午1点入场,一直到9日结束,其间一律不许出场。此外,为了规避违规的可能性,湖南教育厅已经尽量控制了时间,5月2日中午才公布的评委名单,如果开房收钱,只能在当天晚上。
  据吴辉回忆,在他去年参评教师职称时,是从“人事部门的官方渠道”得到评委的信息,按照吴辉的说法,在评委进场的前一天半,每个申评者就都得到了评委名单。
  本应是“机密”的消息究竟是如何传出的?据本报记者了解,教育厅、人事厅和评委是各方教师掌握消息的三个主要来源。教师职称多少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利益,学校都希望本校能多评上一些高级职称,许多学校教务处的老师都会前往教育厅、人事厅询问消息,教务处平日和这些部门有着较多的来往,打听起来相对便利。另外评委本人和他们身边人也成为散播消息的渠道之一。
  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刘力证实了此说法。今年5月2日快要下班时,他从几位与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厅联系密切的同事处得知了评委主任的信息。另一位老师也表示,教务处的老师在帮忙打听评委名单。
  知情人称,多年以来长沙的宾馆成了评委的常驻地,如蓉园宾馆、湖南宾馆、今朝宾馆、新天宾馆等,每到评审时期,从各地纷至沓来的教师们就来到这里寻找“和评委交流的机会”。有一年因为有人举报,评审组不得不转移到浏阳的一家宾馆,以避开说情送礼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能打听到评委名单,能收到索贿短信,能把钱在关键的时候送进去,这表明,高校职称评审的腐败形成了利益链条。
  此前,一名曾参加多年评审组织工作的湖南教育系统人士爆料称,教育厅负责拟定评委名单,他们从评委手里收钱,是利益链的最高层;而评委名单确定后,评委向参评教师收钱,教育厅工作人员则从评委手中获取提成。
  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对此予以否认。
  本报记者查看了湖南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高校职称评委管理程序,评委的选定需要经过三个步骤:首先要通过资格核准;其次,资格核准后上报省职改领导小组,获准后才能组建评委库;第三,评审前限时(只限评委能按常规有时间到达评审所在地)抽取评委,抽取时由人社厅和教育厅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两厅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进。
  另外,评委库中的专家不得连续超过两年担任评委。如果有连续三年被随机抽中,也必须退出。
  但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选体育组评委名单》显示,刘一兵2010年和2011年均参加过评审工作。这份名单还显示,吉首大学的教授白晋湘此前曾连续3年担任评委。
  对此,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表示,评委的选定有一个评估和分析的过程,由湖南省人社厅职改办和教育厅共同抽调,考虑到评委评审水平的因素,会保留一部分业务骨干。
  葛建中介绍,目前湖南省教育厅新建了一个109人的评委库,任期2年,可连聘连任;现在的评委是履行学校推荐,然后每次评审前,由湖南省职改办和教育厅职改办联合在评委库范围内来抽调。
  但观察近两年的评委名单发现,评委来来去去总是那么些人。提到这个,知情人称:“这不是随机抽取的,是内定的。”
  参评评委的专业资质也成为诟病焦点。实际上,在此次涉事评委中,七名评委从未在CSSCI(国内权威的社科文献检索系统“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发表过一篇论文。
  一位要求匿名的湖南高校教师直言不讳,“很多评委在学术上毫无建树,却来对‘行家里手’评头论足决定前途命运,这本来就荒谬至极!”
  并非孤案
  类似的高校职称评定“潜规则”,并非湖南独有。据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高校教师反映,评职称送礼这件事情相当普遍。与其说是“潜”规则,还不如说是“显”规则。
  陆群在微博中说,“这两三天,约有三四十位省内外高校教师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博私信等形式,向我反映高校职称评审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可见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制度性的腐败问题。”
  在中国人民大学张鸣看来,除了职称评定,诸如高校申请博士点、硕士点,评奖、评优、课题评审、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评审,甚至于院士的评选,以及高校评级项目的验收、评估中“送红包”的潜规则,普遍存在。
  申报教授、副教授,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和专著是“硬指标”。但多名申报成功的教授并不达标,相反,在核心期刊发表80余篇论文的教师反而申报失败。
  陆群对本报记者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一青年教师刚刚给我打电话,该校一优秀教师去年申报副教授,材料十分扎实,条件远超十年前的正教授标准,因过于自信而没有‘孝敬’评委,结果在评审中名落孙山,自此不求上进,不务正业。”
  根据《湖南省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细则》规定,申报教授、副教授有教学和科研等多项要求。其中论文和专著条件是“硬指标”:“社会科学类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须……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 (不含拓展库期刊,下同)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
  陆群向本报记者介绍,参评人中有很多人把增刊作为正刊写进材料中,按照评审规定,增刊上的论文不被承认,但现实中很多人以此为变通。有的甚至通过找到印刷厂去仿冒期刊作为参评材料内容,有的论文干脆刊登在国家新闻出版部门公布的非法期刊上。
  曾“大胆放言炮轰张艺谋,痛批高房价,直指房地产开发商绑架政府”的姜宗福,2010年从临湘副市长的位置转至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当教师。他痛陈“现行的职称评定体制是导致学术腐败的一大根源”。他说,中国很多高校教师们正前赴后继,忙于花钱买版面登论文,其结果是拯救了一大批濒临倒闭的学术刊物。
  在姜宗福看来,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应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动态的指标评审体系,不再以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评审标准。打破职称评审“唯论文论”“唯资格论”等传统做法。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正逐步推行职称改革,部分高校正尝试实行评聘分离、改评为聘,推行阶段性的教授聘用制度,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进行着探索。
  2012年,复旦大学推出“新政”,拟将高级职称聘任中优秀人才“代表作”评审机制推广至全校各院系。只要一篇够分量的“代表作”,无需权威、核心期刊上的“海量”发文,复旦教师也能获得参加副教授、教授等高级职称的竞聘资格,并由千余名“不公开名单”的专家组成评审团队。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湖南“职称索贿”灰幕
  本文所版面
【第 10 版: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