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朱凤泊的养老地产经:关键在于服务模式
本报评论员:周亚霖
  周亚霖
  转型养老地产,是个颇时髦的话题,但真操实练的却着实不多见。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称:“从虚干到实干,是真的在变,有不少企业开始规划养老事业,但是确实有相当多的企业是想借养老之名圈地,是越狱行为。”
  在北京地产界,提及养老地产,朱凤泊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二姐品牌、适老地产,都是北京太阳城10年来寂寞耕耘所得。在北京之外,太阳城已布局上海、河北等省份,朱凤泊称北京、上海将是太阳城养老地产的两个制高点。
  太阳城走过了怎样的十年,如何看待地产公司掀起的养老地产热?养老产业的扶持政策是何走向?适老型地产公司应如何把握核心资源?从产业背景到具体的运作管理,朱凤泊一一道来。
  经济观察报:现在很多公司进入养老地产领域,你怎么看这股热潮?
  朱凤泊:一些房地产商转型做养老地产,我称这种转型为越狱。房地产在集体越狱,因为受到房地产的调控,越政策的狱。这批人要怎么做?他知道养老地产不能拆分卖房子的,然后就用概念,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卖房。现在咱们大家都知道,中国老年人口的全国平均消费能力是多少钱?每个月1000到1500块钱。
  但现在出现一套房子含服务含餐,月收费2万到3万的养老地产,为什么呢?赚钱做得顺手了。房地产卖1.5万一平方米的时候,旁边后开盘的卖3万,认为卖亏了,马上把品质、外立面改改,变成好几万一平。
  但是,把品质无限制提高,与养老市场的人均消费能力、支付能力根本就不匹配。这样就出现了大家听说的,北京及周边有几个养老设施倒台。盲目地去攀大,攀档次,结果把自己带进了泥潭。
  经济观察报:太阳城最早的土地性质,并不是养老地块,最初的构想是怎样的?
  朱凤泊:我一开始是房地产开发商,拿了644亩地,是别墅花园立项批准的土地性质,我可以做别墅,也可以做商品房,但我自愿地调整了规划,拿出70%的土地做了老年住宅,30%的土地盖了持有的经营性物业。
  我的团队的角色是又会规划,又会盖房子,又会装修,又会做老年设施,还会管理。我的团队能从一块荒地做成能住的养老综合体。北京太阳城做了持续照料,无论50岁住进来,还是90岁住进来,都有对应的服务载体。
  另外就是用70%的地做老年人商品房,这样的方式被政府认可了。北京市政府年内推出老年设施用地,前提条件就是3:7,做养老,只要能盖出30%的持有,那70%就能卖。
  经济观察报:未来10年你有什么打算?譬如融资,譬如全国扩张?
  朱凤泊:太阳城提炼出了模式,既被政府看好,也被金融企业和一些大财团看好,可能会形成一种合力,向外拓展。以后的主要路线是北京太阳城输出冠名,输出管理。我们最近通过康联公司和国开行建立关系,还有清华的清大基金等,准备在北京太阳城打造出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孵化基地,大概有10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投资配套。国开行上半年出了一个文件,国开行每年拿出100个亿,全部投入养老服务业,他的窗口公司叫做康联公司,我们跟这个公司进行合作。每年100亿是指前三年,以后要增加。另外一点,贷款期20年,宽限期再加5年,一共25年,实行的是基本利率,前五年还息,不还本金。
  第二个功能是我们起草了养老服务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经过技术监督局、民政局等批准实行的标准化的东西。第三个功能是我们通过10年,开发出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我们还准备做老年营养餐工厂、老年用品商城等。
  经济观察报:有专家称,我们现在政策配套过于滞后,对于今后10年的养老产业并不乐观,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朱凤泊:为什么现在全国各地包括三线城市都在做养老设施?除了市场推动促进的,还有中央政府把对干部的考核,养老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纳入了政绩考核,而且必须是各地一把手挂帅。所以开发商到了二、三线城市,只要见了政府官员,你说做养老吧,政府官员先动起来了。
  我今年签了三份冠名管理。其中一个在张家口,两万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政府给的配套,盖出来了,河北省主管民政口的副省长,亲自带队到那儿考察去了。政策会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密集性出台,包括一些规范。
  我经常听人说这么一句话,养老特别难做,大家还抢着拿地,我拿两栋楼送给你,你把它做好试试。归结最后一句话,中国养老问题不在于拿地,不在于资金,就在于服务模式的确立,你有没有能力把养老服务做好,如果能,就解决了养老问题中比较核心的问题。
  河北衡水有一位大姐,前好几年认识了,来太阳城取经,她把老公挣的钱全拿出来,做了一个80多张床的养老院,年年赔,赔得哭,对我说,我叫你亲弟弟,能不能把我这儿收了,我真不做了。我们教她,怎么算人床比、“二姐”品牌怎么开展,怎么和老人打成一片,怎么让老人高兴得不想回家。现在再去,她扩建了,有200多张床。去了以后,她找最好的饭店请我们吃饭。
  经济观察报:有研究表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将是一个并行趋势,这两者是什么关系?
  朱凤泊:不矛盾,是互相补充的。
  从养老地产到居家养老,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向居家老人,我们马上要做很大规模的老年营养餐工厂,夜里生产,早晨送出去。年轻人愿意创业,在老年人聚居的社区,租几十平方米的地方,把营养餐用车送到那儿,飞机上的餐得加热,这个设备我也有供应,你给他加热了,老年人到点了从家里就到小饭桌来了。
  现在我们要做成孵化器。实际上只要房地产开发商多一点贡献,能够在整个社区里面拿出一两百平方米的地方,免费给老人留下空间,我觉得这个房地产开发商就是成功的。
  经济观察报:你对没有经验或者想转型养老地产的公司有什么建议?
  朱凤泊:第一是各地政府已经拿政绩考核了,当地做老年设施政府求之不得,把政策用足了,尽可能使得拿地的出让金低,这样以后你的成本就少了。第二是建好了设施后,别忘了向政府要运营床位补贴、建安补贴,还要有很好的运营管理队伍。当然还有设施养老规范等其他很多问题。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朱凤泊的养老地产经:关键在于服务模式
  本文所版面
【第 40 版:蓝筹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