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宜农贷:普惠金融下的小额信贷扶贫创新
  走进黄翠平的苦竹茶厂,看到的是宽大敞亮的厂房、各式各样的制茶机器、成堆的茶叶原料、全新的办公室和满墙的奖状。这样的景象让人很难相信就在几年前她还一贫如洗。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一切改变均开始于3000元的小额扶贫贷款。
  “2008年以前家里一直很穷。即使老公外出打工,由于没有文化,光靠做苦力,一年下来刨去开销啥也没了。想开茶园没有钱,亲戚都不借钱,去银行借货也批不下来。后来知道了宜农贷合作的西乡妇女协会,借到了3000元开始创业,生活慢慢好起来了。”黄翠平这样介绍她在宜农贷帮扶下的致富经历。
  像黄翠平这样彻底改变命运的例子,在宜农贷资助的农户中并不鲜见。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宜信于2009年推出了宜农贷公益理财助农平台,利用创新型P2P小额信贷服务平台将城市人群的闲余资金与贫困农村妇女的借款需求进行对接,解决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稀缺、农民脱贫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金融创新助力中国扶贫事业发展。
  从2009年宜农贷项目成立初期发展至今,宜农贷已经与陕西西乡、河北涞水、河南虞城、宁夏同心/盐池、甘肃定西等12家优秀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平台累计出借金额超过2100万元,惠及了4400多名贫困地区需要资金支持的贫困农村妇女。
  除资金帮扶外,宜农贷也给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宜农贷相信“穷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并且坚持“借贷而非捐赠”的公益理念。它让穷人有尊严的接受帮助,并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宜农贷在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帮扶人群的观念和意识。而这种自信、自强的信念的树立和影响远比物质帮扶更为深远。
  云手班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上高寨乡上高寨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家里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2002年,她从机构借款600元在村子口架起凉棚卖凉皮,五年后用卖凉皮攒下的钱把村口最好的房子买下来开起了饭馆。一天营业额好的时候有2000多元,不好时也有七八百元。现在已经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富人家。
  对云手班来说,宜农贷不仅仅改变了他们家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自己的人生轨迹。她本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农村妇女,通过宜农贷不仅获得资金帮扶,还陆续参加了机构组织的卫生、教育、种植、商品经营等培训,不仅开阔了眼界还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现在的她敢于在陌生人前面表现自己,普通话也说的比当地人好很多。在饭馆里,她是大厨、收银、服务员一人多职,家里家外都是她说了算,在这个封闭而固守陈规的农村,云手班成为了少数能掌权的“女掌柜”。
  作为一种“可持续”的、“造血式”而非“输血式”的创新公益扶贫模式,宜农贷凝聚了众多爱心人士对这种新型、透明公益项目的关注和信赖。截至目前,通过宜农贷公益理财助农平台,超过40000名的爱心出借人陆续加入到宜农贷扶贫助农的队伍中来。面对中国逾1.28亿的贫困人群和现状,在未来,宜农贷将继续与更多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合作,让中国更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享受到P2P小额信贷的支持,唤起社会对于贫困人群信用价值的关注和认可,促进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建设。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宜农贷:普惠金融下的小额信贷扶贫创新
  本文所版面
【第 64 版:第十届中国杰出营销奖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