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台湾实习生在大陆
本报评论员:韩雨亭刘旻达鲁礼义
  韩雨亭刘旻达鲁礼义
  这是一幅充满“乐活”精神的画面;厦门陆宝陶瓷有限公司(简称:陆宝公司)的屋顶,烟雾缭绕,从海峡对岸到大陆参加暑假实习的台湾大学生,汗流浃背地跟着大陆同事们一道,顶着室外炎炎烈日,用犹如回到石器时代的制陶器具烧烤牛肉、鸡肉、蔬菜等各种美味,他们准备在屋顶度过一个愉快的午餐时光。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丰富台湾实习生的生活,让他们看到大陆生活另一面。”厦门陆宝陶瓷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曾靖骁说。他是台湾人、一名乐活陶艺创作家、留着具有艺术家标识的胡须。
  一个月前,他到台湾艺术大学招募实习生。作为往返于两岸的台湾人,他很清楚台湾学生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曾靖骁说:“我认为他们需要一个将创作与制造相结合的实习平台,况且,他们需要认知和了解大陆。”
  让他能顺利招募实习生有两个原因:首先陆宝公司是台资企业,母公司在台湾有着30年以上的历史,这让台湾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其次,台湾的经济不乐观,这影响了台湾企业提供学生实习机会的积极性。
  3年前,两岸的机构就在推动台湾学生到大陆实习的计划。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基金会与大陆各地的台商协会合作,组织台湾各大专院校就读大学部、研究所甚至是博士班的学生,前往大陆的台商企业参加暑期实习。“这个项目搞了好几年了。安排台湾学生,在读书期间就到大陆地区感受大陆经济的发展,观察企业实际运作和社会生态的差异。”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黄如旭说。
  初渡海峡
  户外同事们兴高采烈地烧烤,而林文萱安静地躲在旁边装有空调的房间里。
  此前的一周,她在大陆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每天的日程被排得满满的,公司并没有立即安排他们到工厂车间去实习,而为他们举行各式各样的交流活动。现在,其他短期访问的学生准备返台,而她跟另一位名叫林盼妮的女生,则要留下来完成暑期的实习计划。
  林文萱是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陶艺。林盼妮与她的学习经历相似。初渡海峡,两个女孩子要面对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
  台湾部分媒体为读者们组装起了另一个版本的“大陆”——那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地方。林文萱笑着说:“媒体通常只报道坏消息”。
  在没到大陆之前,她对中国大陆的印象是:“人多地大。不同省份有很大差别,好像过一个省份就到了另一个国家。讲话腔调也不太一样,不像台湾差别比较小,只有北部、南部的区别。”
  “在历史课上,学校通常都会让学生背诵一些关于大陆的历史,父母那一代读大陆历史更多。后来因政党轮替,学生被要求阅读更多台湾历史,大陆的部分变得比较少了。”
  7月初,林文萱、林盼妮随着台湾的学生参访团到了厦门,目之所及的表象完全符合她们的印象,“哇,一切都很大”。当陆宝公司安排他们去参访集美大学时,她们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林盼妮笑着说:“我们学校可能只有集美大学的一个湖”。去厦门大学参观的印象也很深刻,“好像一座小城镇,什么都有。”
  大陆经济的活力也令她们兴奋,“到了卖场,感觉就像在过年。台湾只有过年才有这么热闹。大陆每天都好像在过年。”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她们发觉大陆的男男女女穿得都比较时尚,很有“韩范”。林文萱说:“大陆好厉害,高跟鞋穿那么高还可以走那么快,爬山还穿那么高的鞋,真的是太厉害了。”
  几天的见闻,让她们深刻意识到了大陆经济的崛起,但很快她们明确感受到了诸多的“不同”。首先她们发现自己日常赖以生存的脸书(face-book)无法正常登录,她们也第一次听说“翻墙”这回事儿,大陆同胞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让她们大呼“厉害”。她们已经好几天没在“脸书”上写日记和传照片了,即使不写,也会看看大家在做什么。现在,她们似乎与台湾的社交圈隔绝,进入到了一个信息“黑洞”,这让她们有点痛苦和不习惯。
  其次,她们感受到了一种不明的恐惧,没办法保持在台湾时的从容和放松了。“在台湾,我们会将包背在后面,自由自在地走在街上,但到了这里发现人太多太挤了,周围的人都会告诉你要把包背到前面。”
  站在厦门的马路上,她们再次感受到了来自汽车的威胁,林文萱对一个画面记忆深刻:“这边开车习惯跟台湾也差别很大。如果不按喇叭会很不安全,大家开车能力都很强。一次我们去超市,问司机先生为什么大家都不戴安全带,旁边明明就有公安的车。然后我们就观察公安的车,明明是红灯,可是公安的车就闯了红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文萱、林盼妮和同行的台湾朋友有了更惊奇的发现,她们发现自己在厦门都不敢消费,因为物价比台北还高。“有些东西特别贵,有些东西特别便宜。一些我们觉得是很贵的东西反而不贵,一些我们觉得是正常的生活用品反而比较贵,常在两倍价格。例如一些日本牌子的洗发精在台湾只是这里的一半价钱。”
  在到大陆前,家人再三嘱咐不要乱吃东西,注意卫生,并且塞了很多药给她们。到了大陆后,她们在外面吃饭,发现每道菜都挺油,她们脑海至今仍有一个问号:“难道油不用钱吗?”买药的经历也犹如“冒险”,在台湾无论买什么药,说明书上都会准确地写上副作用是什么。在大陆买药,阅读说明书,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标注:“副作用,尚不明确”。
  对于台湾实习生来说,尽管有很多细节冲击了固有的传统习惯,但大部分都能适应,唯一让两个女生不能适应的就是大陆地区的厕所,“我们原来觉得大陆蛮保守,可是厕所怎么那么开放呢?”
  大陆一切对她们而言都是新鲜的,最令她们感到新奇的是标语。“多一份自觉,多一份清洁;实线虚线斑马线,线线都是生命线……”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标语和涂鸦,完全挑战了她们传统的汉语词库,她们往往会为几句话乐不可支。
  此前,大陆学生给她们留下的印象是,读书比较认真刻苦。林盼妮说,她曾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张令她惊讶的图片——一名大陆学生打着点滴还在拼命读书。
  刚到大陆没几天,陆宝公司特地举办了两岸学生的交流活动,请来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学生到厂里来跟台湾实习生交流。开发部经理曾靖骁经过观察发现,大陆学生很热情、活泼,说话很大胆、风趣幽默,相比之下台湾学生比较慢热,只有彼此了解到一定程度才会放开了聊。
  “虽然大陆的学生喜欢讲话,但做事好像不那么认真。”曾靖骁说。
  在与大陆学生交流时,林文萱、林盼妮尽量避免谈论政治和政党,但她们发现大陆的同学很喜欢谈论政治,通常会问他们对两岸关系的看法,还追问她们是蓝营还是绿营。
  大陆吸引力
  林文萱她们来大陆实习,是因为在台湾少有机会。
  林文萱和林盼妮从小都喜欢画画,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都选择了工艺系,她们对硬的材质比较“有兴趣”。“我们觉得陶瓷最能表现我们想表现的东西,能最快成形,还可以在上面用彩绘做装饰。”
  但梦想照进现实,一个不容乐观的情形摆在了她们面前,台湾本土的陶瓷企业已不多,且规模都比较小,每年很少招聘新员工,假期很少有招收实习生的计划,即便给了实习机会,也通常是“参观别人工作而已”。
  即便面对这样的现实,她们仍然坚持选择了尊重自己的兴趣。
  “如果硬逼自己读竞争激烈的经济或者其他,我在这些方面不突出,可能会被淘汰。这里是我的热诚和兴趣。”
  暑期将至,林文萱、林盼妮意外地在学校看到招募实习生的公告,她们很兴奋,所学的专业派上了用场。
  现在实习刚正式开始,很多方面还在适应中,但她们已经感觉“渐入佳境”。
  林盼妮说,她们经常被问及毕业后想干嘛,是否想过到大陆就业。
  她说:“就是因为有想过才会想要报名这次实习,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大陆?像我们的上一代,我们班很多同学的爸爸都在大陆工作,各行各业都有。我就觉得一定有它的道理,可是我们现在也不太清楚。”
  林盼妮还不太讲得清为什么台湾人都要来大陆,她只是从微观生活的层面,感受到了对岸经济崛起之于台湾人的影响。
  这种磁铁般的吸力,来自更为宏大的经济脉动和产业转移。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初期,大陆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台湾企业陆续将劳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了大陆,而台湾本地则着重发展第三产业。
  经过十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陆的经济形态也开始从制造业迈向服务业。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黄如旭对此有深刻认识,他说:“大陆的第二产业,已经和以前是两码事儿,失去以前的优势,劳资成本也大幅度提高了。”
  这就意味着在大陆的台商也必须“升级”,要么将产业转移到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国家,要么在大陆发展第三产业。黄如旭说:“我的很多台商朋友都去搞投资和服务业了”。
  如果发展第三产业,所有台商面临的首个问题就是人才,这也是为什么厦门陆宝陶瓷有限公司此类从事文化创意的台资企业,要大力从台湾引进人才的动机。
  曾靖骁说:“经过产业转型,台湾制造业硬件条件已不完备,现在大陆制造业更成熟,拥有环境,但大陆‘软件’还没台湾发达,教育、资讯和意识都走在大陆前面。我们必须要将‘制造’和‘创意’两者结合起来,这么才会更快更好。”
  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总部在台北,工厂在大陆,只是电话沟通,效果也不是那么好,公司决定直接引进人才到大陆。
  根据报道,更多的台湾实习生正在以各种方式输送到大陆,其中最有影响力和规模的是由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举办的台生赴大陆实习活动。
  迄今为止,该项活动已开展三年,“2012年台湾大学生赴大陆台商企业研习活动”即将开始,今年预计近300名台湾大学生于7月中旬赴大陆,在天津、上海、山东、江苏等10省市的台资企业展开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获取外派大陆的工作经验。
  利用暑假机会到大陆实习受到了台湾学生推崇,为此他们宁愿自掏腰包。黄如旭说:“对大陆有进一步了解,如果是就业,他们选择就不只是台湾,大陆也可以就业。”
  站在大陆台商的角度,此举能让台湾年轻人及早做职场生涯规划,也能为人才“交接班”做好准备。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台湾实习生在大陆
  本文所版面
【第 12 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