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万象城拆解成都商业地产难题
本报评论员:贾华杰
  贾华杰
420厂巨变
  从成都420厂(成都发动机集团)老厂区到以“万象城商业综合体”为中心的东二环城市副中心商业圈,这一区域改造变迁可视作华润万象城扩张的典型模式。
  在成都华润商管公司商业设计部副总监种张峰看来,成都万象城的层层退台式的设计,考虑到了成都人喜欢户外休闲的习惯。种张峰说,美国凯里森公司操刀成都万象城设计时,数易其稿。“最初方案并没有退台,直到设计者到四川来,我们带他们去成都的项目,好的坏的都去看,比如SM广场,比如香格里拉酒店。到了锦江边,凯里森发现成都人喜欢户外,这种室外环境介入的会比较好。”
  作为华润正式运营的第四座万象城,其一期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2万平米,如果算上未来的二期和三期商业,万象城在规模上将成为成都一个新的城市商业中心。
  种张峰说,商业设计除了聘请一流的设计公司、高昂的设计费用外,很重要的一个考量维度就是时间,其他一些公司要求拿地后,18个月内项目要开门迎客。而成都万象城在设计上大概就花了2年,给了团队细细打磨和改进项目的足够余地。而整个项目从2007年10月开始到2012年5月中旬开业,前后跨越了5年。
“中开高走”
  叫好还要叫座,否则就只是自娱自乐而已。
  对邝海而言,当下的压力在于成都商业项目过量供应和万象城所处的比较“尴尬”的区域位置,它并非成都核心黄金地段。
  在万象城招商的同时,成都市场有六家商城在同时招商,这其中就包括凯德来福士项目。
  而种张峰说,传统上成都在区域上有“西贵东穷”的说法,2007年,我们拿到这块地,因为当时看区域位置不好,内部也有顾虑,最开始这个项目并不叫万象城。项目如果在天府广场,在命名上我们就不会那么犹豫了。
  不过,华润管理层的想法是,“不管叫什么名字,从硬件、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上按照万象城的标准去做,在十年二十年以后,让成都人都喜爱它。”
  万象城开业后,邝海说,看到网上有很多评议:万象城来到成都是不是降低身份了?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大家看到较前三个在深圳、杭州和沈阳万象城,成都项目国际一线奢侈品比例很低,万象城的30个时尚品牌能立足吗?“其实很多业界同行对万象城品牌认知上有很多误区。”邝海跟本报记者说,万象城是什么?不可能把它“框死”,万象城不仅仅是顶级奢华,万象城属于全客层的商业。
  这也合乎宁高宁主政华润时对启动万象城建设的本意。用宁高宁在2005年针对深圳万象城的话来说,万象城是购物中心,它从概念构思开始,就努力来满足多层面的、立体的购物需求。
  邝海说,“成都项目是中开高走,具体来说,就是中产阶级入市,然后逐步扩大客层带,到二期,我们也会做五星级酒店,做快时尚,当然未来大量奢侈品品牌也一定会进来。现在我是一个宝马5系,以后也有宝马3系、宝马7系,最终形成是一个很完整的宝马系。”
  商业模式解读
  宁高宁曾说,一座城市中,如果一座大型的购物中心能让人们清晨起来要休闲一下就想到它,要会朋友了就想到它,去那里不一定是有目的的购物,而是心理上的惯性,那么它在商业上也一定是成功的。
  邝海则喜欢用比较形象化的言语或者接近营销性语言,来向记者传递万象城的理念——尊重每个客层,早上退休的人会来退台广场散散步,遛遛狗,读读报,他可能不在这里消费。小朋友放学了,可能去滑滑冰,买个甜筒,但也可能不买;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华润中心面试前,他可能要先来咖啡店“定定神”;或者像我接受你采访一样,大家在这里谈论工作;更可能是朋友在这里聚会。
  平安商用置地总经理杨敬玉曾对本报记者说,“万象城是国内颇为成熟,也最为稳健的商业地产模式。我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华润万象城是一根甘蔗从头吃到尾,也从头甜到了尾。”
  杨敬玉说,万象城复制成都等城市。因为有万象城的强大品牌效应,拿地便宜,面积也很大。华润先开发住宅,因为有一个万象城的概念在那里,住宅得以高溢价卖出,企业回笼了现金,再开发万象城、写字楼。这样就完成了资金的正循环。最后,上市公司出资购买母公司成熟的万象城资产,进而在资本市场获取收益。
  世邦魏理仕成都公司董事高鹏评价说,你去观察万象城的开场打法,就知道华润是在稳健地操盘和引导市场,未来三五年,万象城应可以形成一个正循环。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万象城拆解成都商业地产难题
  本文所版面
【第 39 版:蓝筹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