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馥李 张宏 王井怀
“蒙古与中国,曾历经70年的隔绝,70年啊!”
7月24日,回想起初到蒙古的境况,林栋十分感慨。1995年的时候,林栋从俄罗斯转道来到乌兰巴托。由于蒙古国长期处于当时苏联的控制之下,中苏交恶时期,蒙古国人民对中国及中国人民有诸多曲解认识和思维。那时,乌兰巴托只有50万人口,但街道整洁,绿草如茵;那时,蒙古刚刚开放,蒙古人警惕地打量着中国人,既想问个究竟,又充满不解。
1994年,中蒙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两国长期隔绝的藩篱没有了。摆脱了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长期控制,蒙古开始张望世界。中国人对蒙古充满了好奇,蒙古人对世界也充满了好奇。
当时,蒙古只有三四个频道,节目非常少,那时,蒙古的电视都是“大家伙”,硕大的电子显像管电视机,占据着房间的中心位置,但蒙古人的文化素养高,关心国家大事,常常围坐在一起,收看电视节目,谈论天下大事。
蒙古人渴望了解世界,这里有重大的商机。
蒙古需要了解世界
“到蒙古办电视台?”
在国内,林栋和一帮朋友聊起办电视台的想法。这不啻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刚刚开放的蒙古,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意愿。在蒙方合作伙伴的帮助下,蒙古很快同意了这一项目。但是,中国由于没有私人办电视台的政策,也没有私人到国外办电视台的先例,无任何文件可依据,手续也无法办理。后来,是在当时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的积极支持和催促下,国家外经贸部才签发了相关文件。
桑斯尔电视台就这样诞生了,中方的股东中占70%的股份,蒙方占30%的股份,总共投资了61万美金。经双方协议,董事长如果是中方的,那总经理就必须是蒙方的,总会计必须是中方的,这样双方交叉,相互监督,两年一换。
蒙古国的合作方,主要股东之一桑·巴雅尔,是桑斯尔电视公司的创建人。桑·巴雅尔后来曾担任蒙古国总理。
桑斯尔电视台创立之初,并不只是创办节目。蒙古国的基础设施的落后,超过了林栋的估计。最初的电视信号,通过电缆传输,而蒙古国的电力供应太差,分区停电现象较为普遍,在入户接分线和支线时,很容易造成停电,影响整个小区的正常收视。同时,主干线上往往要放置十多个放大器,要是有一个放大器坏了,下面线路上的电视就出不了图像。开始投资的3年内,电视台的日常维护,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财务压力很大,桑斯尔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经常被用户指责。
但林栋相信,电视台的发展肯定会到来。有时,到了晚上,他就会去挨家挨户数楼房的灯光,这些都是电视台潜在的用户,数上半天,就信心倍增。
2000年6月,桑斯尔电视台启动了光缆系统改造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市284公里的光缆线路,同时将原有用户网络进行了重新整改,器件全部更新,到目前为止,电视节目MDHS网传输51 套,模拟网传输61套,数字网传输98套节目。
此后,桑斯尔电视台逐渐成为蒙古最大的电视公司,覆盖了乌兰巴托10万多用户,成为蒙古家喻户晓的电视公司。后来,所有的电视台,都须通过桑斯尔电视台的光缆接入用户。从2003年开始,桑斯尔开始迎来了黄金增长,年增长速度是百分之三四十。
现在,很多驻蒙的使馆、办事机构、商务团体,都是桑斯尔电视台的用户。桑斯尔电视台也就此开通了美国的频道,还有日本的、韩国的、印度的……除了蒙古本国的频道,最多的就是中国的频道。
宽松的环境
电视台的主要盈利模式,便是收取收视用户的收视费。这一模式,根植于蒙古市场,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合适的经营模式,也为桑斯尔电视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从2005年开始,迅猛发展的桑斯尔公司,连续4年被蒙古国评为蒙古国百强企业之一。除了转播这些频道,桑斯尔电视台还自办了四套节目。STV综合频道、电影频道(已和蒙古频道同时上星)、儿童频道,文艺频道。
2004年,蒙古国议会和桑斯尔电视台建立微波点对点发射台,每次议会会议都由电视台现场采录并播出,蒙古国其他电视台,都得转播桑斯尔的议会频道才能播出。
收看议会直播,是蒙古人参与了解政治的主要渠道。在蒙古采访期间,在机场和商店,记者都能看到,电视屏幕正在对着议会会场,不间断播出。
蒙古对媒体的监管非常宽松,蒙古只有280万人口,却有400多家报纸。对桑斯尔电视台这样的中资背景的电视台,在内容上没有丝毫干涉。只要不播放色情节目,其他一切都可以容忍,也可以自由批评政府。当然,林栋作为电视台的中方代表,也经常被其他媒体抨击,他早已习惯了。
似乎很难想象,蒙古国最为重要的舆论阵地,就这样交给了一家中蒙合资公司。蒙古的总统、总理、部长,都是桑斯尔电视台的忠实用户。总统家的电视信号出问题了,也得桑斯尔电视台的维修人员去处理。
蒙古人不仅关心本国的政治。中国召开十六大、十七大时,桑斯尔电视台同样直播大会进程,受到极大关注。因为语言相通,内蒙古电视台的蒙语卫视频道,是蒙古国观众收视的首选频道。
开播不久,电视台转播译制电视剧《西游记》时,曾经创造了乌兰巴托市民万人空巷的收视记录。据说,一位政府官员为了不错过看《西游记》的时段,宁肯推迟参加约定的外事活动。而播出时段,社区的治安案件也明显减少。
之后的译制片《水浒传》,也同样创造了收视佳绩,一些蒙古青少年至今还会哼唱“好汉歌”。此外,像《还珠格格》、《成吉思汗》等电视剧,也曾在蒙古掀起收视狂潮。而这些节目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于,越来越多的蒙古人,了解了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中国成为他们出国的第一站。
政治含义
办台之初,林栋和他的股东们,只单纯考虑经济利益。从第二年开始,桑斯尔电视台,就受到了中国高层、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高层的注意。从这时起,桑斯尔电视台在蒙古落地,更多被看作是中蒙文化交流的窗口,有着非凡的政治意义。
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虽然只是口头上的鼓励,林栋和他的股东们,心里开始有底了。其后,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访问蒙古时,曾接见了林栋,对桑斯尔电视台给予了肯定。
1998年,中国才首次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跨国经营。看到相关的表述,林栋十分欣慰。“原来我们做了一件特别超前的事情。”林栋说。其后,对桑斯尔电视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凡是访问蒙古的中国领导人,都会对桑斯尔电视台给予肯定,而桑斯尔电视台还曾被作为特例,成为对周边国家展开积极外宣的成功模式。“政府办不到,我们办到了,国企办不到,民企办到了。”林栋说,直到今天,桑斯尔电视台的社会价值,仍然被不断开发。
数字化的挑战
自1995年以来,桑斯尔电视台一直是蒙古国业界老大,然而,近年来,老大的地位,正在遭受挑战。
几乎与中国同时,蒙古国也在推动数字网络的普及,到2014年,实现“退出模拟网络,全面实现数字网络”的目标。
桑斯尔电视台,是否还能稳居媒体企业中第一的地位,正在遭遇挑战。从2007年开始,桑斯尔电视台开始做数字网络改造,主干网的改造已经全部完成,支线网建设和机房数字平台的搭建由于资金的短缺,进展速度缓慢。
从2008年开始,由日、韩等国资助的有线台“奥仁基”、“素泊尔”,“尤尼维圣”,“斯盖”等公司,加快了发展速度,这些公司采用以因特网为主营业务,捆绑有线电视,对用户采用免费使用有线电视的办法,快速不断地争取着客户。
面对竞争对手的财大气粗,林栋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家更新的技术上来了,但比如现在的三网合一和机顶盒,我们喊了多少年了,我们想靠自己的力量上的话根本上不来。”
蒙古国的普通用户,由于种种原因自己主动购买机顶盒的意愿很差,这使数字网用户入网速度大打折扣。如果能有20万机顶盒设备的免费投入,那桑斯尔电视台的用户就保住了,市场也保住了,业界老大的地位也保住了。林栋说,这个行当更新速度很快,只有不停地投入,不停地更新,才有不停地发展和壮大,否则,很快就会被挤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