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假如刘强东来卖车
本报评论员:张耀东
  张耀东
  刘强东的京东商城与苏宁国美的价格战,引起汽车圈的围观。由此带来一个有趣话题,若是刘强东来卖车,是否也会引发大规模价格战。
  这要先讲讲汽车目前的销售模型。与家电业不同的是,汽车经销商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按照《汽车品牌管理办法》,每个品牌销售必须先授权给一家全国总销售商(一般就是车企自己了),然后再由此总销售商授权每个分销商(一般就是4S店)。也就是说,在法理上,汽车经销商除了要通过工商资质外,还要有厂家的授权。
  这样,厂家与经销商在根上就存在着不平等性。厂家在给经销商的授权上,理所应当地设定了销售区域限制和销售价格限制。尽管“双限”有违《反垄断法》,但厂家仍然采用各种手段控制着。
  另外,在管理方式上,厂家对经销商采取的是“罚”与“奖”,达不到销售、服务、满意度等要求就罚款,反之就奖励。因此,聪明的经销商都利用厂家的大棒和胡萝卜政策,老实听话,力争少罚钱多奖钱。这里外里,一家4S店一年可能会多出上百万的净利润。
  这就是厂商之间的明规则,至于私下的利益捆绑和协作,就更加说不清道不明了。即便最近两年,车市不景气,经销商利润下滑。但是,其建立4S店的数千万投资已经投下,相当于已经被厂家绑牢,大多都会老老实实地按照厂家的步伐前进。
  如果刘强东来卖车,厂家与之一起做做秀可以,但不会有哪个厂家会真的给他特许经营权,让其在网上肆意妄为的。
  那么,刘强东等电商大佬们在汽车行业就彻底没有机会了吗?也不尽然。汽车行业利润下滑,销售渠道必然面临洗牌,将成本降下来,是厂商共同的话题。再者,未来全民电商之后,汽车业也很难超然于外。
  但是,汽车电商的模式会有所不同。强势的车企是不会任由经销商摆布的,因此,京东式电商难以推行,而天猫式的,由车企在网上开店将成为初期的突破口。
  汽车电商初期不会是传统意义上集销售、客服、物流等为一体的,而是线上以预订和展示为主,线下由经销商配合后续服务。这样,在个别地区,针对个别车型,很可能会出现线上订车+城市综合提车中心+小区连锁服务中心的模式。即便是这种不完整的电商,也会因更为专业化的分工,压缩中间商的营销费用,而让利于普通消费者。
  做到这点,也是有先决条件的。首先,《品牌管理办法》需要修改,目前这部以保护消费者权利为名的法规,已经成为厂商垄断利益的保护伞;其次,市场的倒逼力度要足够强大,厂商自我改革,必须要有足够的外力,也就是市场竞争力度让厂商不得不采用新模式;再有就是,不要一下子颠覆现有的厂商利益格局,要渐进式变革。
  当然,电商也不一定汽车销商链条的最佳方案,但其毕竟会推动厂商提高管理能力,更为尊重和重视消费者的权利。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假如刘强东来卖车
  本文所版面
【第 33 版: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