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尴尬与信念:“欧洲股神”的中国故事
本报评论员:李缘
  李缘
  “尽管基金过去的表现令人失望,但我对自己的策略仍怀有极大的信心。”这是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今年7月在伦敦召开的股东会的结束语。其身后是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PLC)的净值表现,一条触目惊心的线在过去两年曲折下跌,间或会有短暂的反弹——就像铅球和气球的拉扯,下跌的力量占了上风。
  9月26日,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价格触及70英镑,与2011年9月的历史低点齐平。2010年开设至今,基金净值蒸发约24%,股价高低位相差近50%,糟糕的业绩让这位“欧洲股神”备受质疑。
  质疑声中,波顿选择了坚守:坚守人弃我取的投资策略,坚守重仓中小型股的组合配置,以及坚守岗位。现年65岁的波顿原本打算2013年便离开香港正式退休,为有更多时间挽回损失,他两次决定将工作合约延长,最新一次是直至2014年4月。
  早于5年前,波顿便退下了征战28年的欧洲股市。他管理的英国富达特殊情况基金在1979至2007年间,年复合回报率达19.5%,相当于每年回报跑赢英国富时指数6个百分点,也让他享有“欧洲股神”的称誉。“本基金志在寻找被低估或处于复苏当中的低潮股,通过释放其增长潜力而获得增值收益。”富达官网对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的最新介绍中添了这句:“波顿将大多数精力用于交叉验证上市公司数据和信息的正确性。但鉴于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和复杂性,能否避免陷阱仍存挑战。”
  这是波顿一次次遭遇问题公司后的“温馨提示”。经历霸王(1338.HK)、味千(0538.HK)和宝姿(0589.HK)等突如其来的损失后,“股神”在尴尬中前行,支撑他的是过往辉煌带来的信心,和对中国经济的乐观。
  “蜜月”
  2007年12月29日,波顿在飞往加勒比海的飞机上开始着笔撰写《逆市投资》(Investing Against the Tide)一书,陈述自己28年来投资欧洲股市的经验。中文版序言中,他指自己在高盛的组织下,早于2003年秋天便首次造访中国,由此点燃了对中国股市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经久不衰”。
  2010年4月,已退居二线任职富达顾问的波顿,举家迁至香港,募集4.6亿英镑(相当于49亿元人民币)开始了中资股的旅程,成立了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基金为不可赎回的封闭型,在伦敦挂牌上市,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股价较资产净值会有溢价,当看淡基金未来表现时,则会出现折让。
  建仓的头半年,波顿经历了中资股的“蜜月期”。从4月至9月,基金资产净值累升7.7%,用作衡量基金表现基准的MSCI中国指数同期仅升了1.4%。波顿跑赢大市6个百分点的记录由英国成功复制到香港,在投资者乐观情绪的推动下,基金股价上升13.2%,即投资者用高于净值的价钱争相买入基金,付出的溢价是对波顿的肯定。在20大持股名单上,除了中移动、中联通、汇丰、中银香港等蓝筹股外,素来喜好在中小型市值的股份中寻宝的波顿还买入了周生生、晨鸣纸纸业和联邦制药等股份。
  在企业盈利复苏和QE2的刺激下,2010年下半年的中资股气势如虹,波顿在半年报中称:“有一次我和一个小型公司的管理层会面,是一家非常有意思、令人兴奋的公司。会面时我拿到的资料是数天前的股价,但会面后当我再查现价时,惊奇地发现短短几天居然涨了50%!”
  兴奋点持续到2011年中。美国被评级机构降级、欧债危机恶化和华尔街卖空中概股三大利空袭来,资金自由出入的香港股市被当成“提款机”,恒生指数崩盘式下跌。但仍沉浸在过去一年跑赢大市喜悦中的波顿写道:“我仍然相信中资股还在牛市中,最近经历的一些波折是正常的调整。”
尴尬
  几乎在写下这句话的同一时期,投资霸王集团的噩梦袭来。位列波顿十大持股的霸王爆出含有毒物质,股价开始长达两年的持续下跌。霸王2009年7月才上市,中药洗发水概念和强势的营销手段得到资本市场热捧,股价半年内飙升200%,波顿也加入“接火棒”的热潮,于2009年12月首次披露持有霸王超过5%的流通股,增持价为5.5港元,现在回顾这个价位已接近霸王的上市最高点。
  出事后波顿并未悉数清空霸王,据富达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员称:“部分原因是他仍留有耐心等待霸王复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持股量太大,霸王作为小型股,流动性差,很难找到愿意接货的投资者。”
  据悉,波顿今年和困扰两年的霸王“彻底分手”。港交所资料显示,今年3月28日波顿以0.936港元减持402万股,自此富达占霸王流通股比例由5.7%降至4.93%,低于港交所5%的持股披露要求。此后波顿逐步减持,至今已“一股不剩”地悉数沽出所持的1.43亿股霸王。以买入平均价5港元和沽出平均价0.8港元粗略估算,霸王一役基金损失了逾6亿港元。
  接下来是同样打着中药旗号的碧生源(0926.HK)。2010年9月上市的碧生源还未给投资者甜头,就发出盈利警告,由4港元滑落至0.5港元附近,跌幅达88%。富达中国基金一度持有碧生源流通股总额的6%,换言之,账面损失已有2.8亿港元。
  “一些中国公司高管告诉你的信息可能是假的,甚至招股书上的数字都有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投资者自己聘请独立第三方做双重审查。”今年7月和富达投资总监Tome Stevenson的对话中,波顿称,“中国优质的公司和欧美的好公司很类似,但那些烂公司的糟糕程度远远超过欧美。不幸的是,糟糕中资股比优质的数量更多。”
  波顿透露,在一连串持股公司的负面消息下,自己聘用了5家独立调查机构,并发现之前感兴趣的一家内地保健公司虚报分店数目,之后马上沽出这家公司的所有持股。“其实基金聘用调查机构出具上市公司的第三方报告不是什么新鲜事”,富达内部人士称,“其他的基金经理也用过独立调查的服务。只是波顿对市值偏小的股份情有独钟,这些小公司透明度比较差,所以需要调查机构做秘密调查,看公司有没有虚报经营规模。”
信念
  2011年中是波顿在中资股的转折点。其管理的基金的资产净值大幅下滑,投资者不信任感增加,在伦敦交易的封闭型基金由溢价转为折让。今年7月30日在伦敦举行的基金股东会上,波顿屡次表示基金自2011年3月开始便跑输MSCI中国指数,表现“令自己特别失望”。“很明显,跑输大盘的原因是我在中小型公司上持仓过多。”波顿并未把失误全盘推诿给疲弱的市场。在现有投资组合中,大型、中型和小型股的仓位占比分别为2:3:5,波顿指分配比例“非常接近当年运作欧洲基金时的策略”,即将大部分资金押注于市值低于50亿元人民币的小型股。“很多投资者问我,为什么对大型国企股不感冒?我回答:诚然,在现有政策下国企的盈利风险更低,股价也更稳定。但我相信长期而言,民企会逐步释放活力,持有它们也会获得更多收益。民企才是中资股中最让我感兴趣的领域。”波顿用“杠杆”来形容投资中小型民企股的策略,即波动市中会蒙受更多损失,当大市稳步上扬时,民企股升幅会超越大型国企。
  波顿是“中国人消费潜力未释放”的信奉者。“是的,中国是在放缓,但其增长仍远高于西方经济体,这是我对中资股充满信心的原因。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都是围绕经济‘升级转型’,我坚信消费和服务是在中资股寻宝的两大主题。”波顿引用了咨询公司对中国中产阶级规模增长的数据,表示可支配年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家庭未来十年会翻1.5倍,而中国的消费占GDP比例远低于成熟经济体,甚至低于印度和俄罗斯。
  驻扎香港两年间,波顿已身体力行见过逾780家公司,相当于持续每天见两家公司。投资中资股时,波顿似在按图索骥地寻找过去在欧洲让他成功获利的潜力公司。他在年报中称,金蝶国际让他想起了80年代接触到的英国公司Sage,搜房网也让他想起了英国的Rightmove。他又形容自己投资味千的举动为“试图将挖掘复苏股的模型由英国搬到中国”。
  投资中资股和投资欧洲股市有什么不同?波顿认为,投资理念没有太大变化,但感受到中国投资者更为短视,且会在坏消息前反应过激:“这种急躁是我在其他市场都没有见过的。”他表示,2011年开始,不论是国际或内地市场,几乎每个月资金都净流出中资股,“这真是大逆转,早前几年中资股都是净流入,现在则是沽货离场的高潮期。”素来信奉逆向投资的波顿,再次重申“别人恐惧我贪婪”策略,“对我来说,资金流出意味着当(中资股的)情况有些微好转时,会有很多的钱将重投市场。”
  为提高英国投资者兴趣,波顿强调现在中资股正值“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便宜时期,估值非常、非常吸引”。
  距离退休还有一年半,要收复24%的失地殊为不易。“明星只有在他们的成长阶段才能创造出最佳业绩。这不仅适用于体育、艺术领域,亦同样适用于投资领域。一旦拥有了这种辉煌,以后就再也达不到巅峰状态了。”富达基金的创始人Edward Johnson如是说。在中资股上有心无力的波顿,却在物业投资上无心插柳柳成荫:2010年刚到香港时用7280万港元买的半山豪宅Mayfair已升值近四成,账面已有2700万港元收益。
  波顿在《逆市投资》中写道,投资前会问自己三个问题:投资组合是否与我的信心程度匹配?我是否清楚自己承担的风险?过去的错误教给我什么?相比两年前初闯中资股信心满满,波顿现在的答案料更为全面和谨慎。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尴尬与信念:“欧洲股神”的中国故事
  本文所版面
【第 23 版: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