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经济
本报评论员:康怡
康怡 经济分析也不总是一个个的数字。 最近,国信证券的分析师周炳林就开始观察近一段时间地方领导们的政务活动。 原本以为政府商务活动增多将预示着基建和周期工业品将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但是经过他对领导们的活动类型仔细观察后,发现近期地方领导商务活动虽大幅增加,但更普遍的是在招商引资,基建有普遍性意义的仅仅限于地铁等个别领域,仅广东、陕西全面搞大基建的趋势比较明显,是孤例。 他认为,基建是政府花钱,由政府控制整体节奏,拉动经济的作用具有时间与效果的确定性;招商引资是政府找人要钱,各省份更普遍存在的招商活动的含义有点模糊。“为此我们建议投资者深刻体悟全局意义上中国增加基建投资的强大客观约束,继续远离钢铁、建材、建筑、煤炭、有色等周期性行业。”周炳林表示。 像周炳林这样可以观察的具体指标似乎还有很多。 最近这些年,中国的经济领域变得越来越热闹,也开始出现一些除了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之外的指标,李克强指数就是最近一个大热的指数。所谓“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该指数包括三种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克强指数”源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会见美国驻华大使时表示,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曾评价说,“克强指数”作为上述三项指标的某种平均值,提供了观察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组定量观察指标,对推测经济运行态势具有某种先行指标含义。 克强指数很快就被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海通证券的报告就认为,克强指数在3月份由前两个月的6.12%降至4.41%,分项看,中长贷升而工业用电、铁路货运降,表明货币信贷进入实体经济偏慢偏弱。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负债过高、导致大量融资用于支付利息,开发商囤钱不愿花等皆是货币空转的体现。 不过,卢锋也表示由于GDP实际统计值受种种因素影响存在偏差,“克强指数”或从特定角度观察评估GDP数据可靠性,然而不好说可以替代GDP统计。 虽然经济学家们知道这些零星的数据并不能勾画出中国经济的全景图,不过他们依然热衷于此。就像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最喜欢用的数据与水泥相关。“水泥产量是衡量中国投资增速的最可靠指标,因为水泥有保质期,不能长时间储存,而且所有的建设投资几乎都会用到水泥。”他说。 如果说王志浩的“标签”是水泥,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最爱用的指标是企业库存,因为企业去库存的状况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变化有着明显的影响。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2008年、2009年曾经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数汽车。当时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到山东主要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口,然后将资料调出来,来算高速公路上卡车通行的数量,只数卡车,不包括轿车。然后他很清晰地看到2008年上半年在山东高速公路上还有很多卡车,到了下半年卡车数量急剧下降,到了2008年12月份和2009年1、2月份卡车数量微乎其微,3月份有一个上升,为此他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战胜金融危机的政策有了明显的成效。虽然看似是个笨办法,却比官方确认经济回暖的数据快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喜欢看的一个经济指标是航班订座率。 他最近的观察是:“2009年我坐国航飞机从上海飞北京,飞机大部分是空的,上座率不到一半;今年我还是坐国航的飞机飞京沪线,飞机几乎满员,还可以看出很多人是第一次坐飞机。”“说明人们的消费意愿还比较强。因为坐飞机在国内还算是比较高的消费,如果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不好,肯定很多人就觉得要么不出门了,要么坐火车。目前人们都愿意消费,说明宏观经济实际上还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