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正确答案扼杀学习
本报评论员:赵周

  厨房里,岩岩问妈妈:“水为什么会流啊?”
  妈妈惊喜,一边意外三岁半的宝宝能问出这么深刻的问题来,一边犹豫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愣了几秒种,妈妈说:去问你爸爸。
  一分钟后,宝宝从书房回来,大声告诉妈妈:“爸爸说因为水是液体!”
  ——这个答案没错,但岩岩得不偿失:得到了一个对自己没有意义的正确答案,却丧失了真正的学习。
  常用google的人都知道,google提供一个“计算器”的功能。比如你用google搜索“13*17*9”,或搜索“2^6”,都会在搜索结果页面最上方显示一个计算器,给到计算的答案。
  然后,你试一下搜“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会怎么样?——返回的搜索页面,居然也会出现计算器,给出答案:42。
  手里有苹果家产品的,还可以问问 Siri,“What’s the meaning of life?”Siri照样回答你:42。
  谷歌和苹果这都是向一个极客圈里中无人不知的典故致敬,这典故来自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本科幻小说里,有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纬度生物种族,为了找出“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答案”,用整个星球的力量造出一台超级电脑“深思”(Deep Thought)来进行计算。“深思”花了750万年来计算和验证,最后得出了“正确答案”:42。
  人们问42到底是什么意思,“深思”说:只有你懂得了提问,才真的理解答案。(Only when you know the question,will you know what the answer means.)
  把这个片段拆为己用:我们问人问题的时候,要想方设法提能真正从中学习的问题。而在回答别人(孩子、学生、下属……)提问时,提醒他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促进他去思考自己的提问。
  怎么提问。
  一种提问,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一种提问,是能够进行有效学习。前者常问“是什么”,“为什么”。后者常问“怎么”,“你都考虑哪些”。
  比如,女朋友说要跟你分手,一段感情就此结束,一颗心眼看要荒芜,你现在若还想给这段爱加一个错误,那就去问“为什么”吧,这样你得到的八成是“结论”(最明显或最近期的单一理由)。虽然这“结论”也不能不算是正确答案,但你除了痛苦和困惑,一无所得。怎么样就不是白白受苦了呢?除非你通过提问得到真正有意义的“解释”(较系统或较有逻辑的系列行为),这样才可能得到一些虽然未必能挽回这段感情但是可以让自己从中学习的回答。较好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善于学习的人,在反思和追问时,会尽量用how来取代why。如,想问“为什么客户说我的产品不实用?”,换为问“客户是怎么形成我的产品不实用的印象的?”。想问“你为什么在外面找小三?”,换为问“你是怎么变的有家不愿回的?”。想问“为什么我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换为问“我是怎么规划自己的工作和能力的?”……
  善于学习的人,还习惯在标准的层面向对方提问。不是问对方怎么看对当下这一件事,而是问对方关于这一类事都考虑哪些因素。不是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而是问“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不是问:“你不同意去九寨沟旅游,那你认为去哪儿好?”,而是问:“关于部门年终旅游的活动,你通常从哪些方面考虑?”……
  提出好的问题,不仅是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而且加以引导,会反过来极为有效地促进学习能力。就像你的表达是你的情绪的反映,但你的表达方式会返回来影响你的情绪。
  怎么回答提问。
  一种回答,是能够给出正确答案。一种回答,是能够促进正确思考。前者就相当于上网搜索一下找到信息,后者却更像是跟一位真正的智者——而不是专家——交谈。
  扼杀提问的最大杀手是什么?不是粗暴的打断,而是正确的答案。因为正确答案(如“水是液体”)往往是些事实性知识,而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对孩子而言是探索未知的兴趣,对成人而言是关联自己的能力。正确答案貌似满足了好奇心,实际上把学习者探索未知的热情转化为记忆事实性知识的苦差。
  爸爸妈妈直接回答你的提问,小学老师要求你背诵公式和课文,中学老师要求你揣摩出题者意图,大学……大学的时候你已经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老觉着自己欠知识的,而不是拿知识为自己所用。
  长期被提醒要在乎正确答案的人,普遍患有一种病,叫做“知识消化不良病”。你说没听说过?那“消化不良”总听过吧?消化不良的症状是,吃进去的东西都不消化,转变不成营养,食物白在身体内走一趟,说起来是吃了,实际上跟没吃一样。因为消化不良,有些人老想吃,也因为消化不良,有些人说起吃的就恶心。“知识消化不良病”差不多——得到回答跟没得到一样,读了书跟没读一样,记了笔记跟没记一样,参加了培训跟没参加一样。想不到和自己的联系,加工不出自己的应用,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转变不成自己的能力。“知识消化不良病”的患病率远高于“食物消化不良”。我们做个小测试,看看你消化知识的能力怎么样。如果说的符合你的情况,请打勾:
  第一,我有想读的书但是没时间读。
  第二,我曾经抱怨过“读不懂”或者“记不住”。
  第三,我家里有想读的书,没读完。没读完也就罢了,我为此心怀内疚。
  第四,我上微博或微信,看到真心觉得好的知识,会转发,通常是直接转发。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这四个测试里面你打了两个以上的勾,那么你八成患有这病。
  食物消化不良,长期下去身体越来越衰弱,而知识消化不良,也就是学习能力不强,会影响什么?
  我们都承认优秀的职场工作者应该是优秀的学习者,但请注意,若以此为前提,合理的推论是: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优秀的学习促进者。
  如果你身为管理者,下属跟着你,不仅仅是做这份工作的事,也不仅是学习做好这份工作的技能,而是可以因为跟着你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当下属来请教你问题、请示你建议的时候,马上答以你的想法——很可能是比他的好得多的想法——并不利于他提升学习能力。
  管理者可以在四个方面来提升下属的学习能力:
  1、把希望下属掌握的知识加工为具体案例;
  2、激活下属的经验,反思自我;
  3、促动下属来思考,即时演练;
  4、催化下属去应用,解决问题。
  如果你为人父母,想知道宝宝再问那些宝贵的问题时(当问题来的时候,你总是毫无准备),你怎样的回应能帮助他提升学习能力。那你也需要一点“学习促进者”的技巧:
  1、可以先称赞他的提问。“你这个问题问得很细致啊!”
  2、可以邀请他自己尝试回答:“岩岩认为是为什么呢?”,“对啊,为什么石头就不会流呢?”
  3、可以启发他自己去查或找答案:“这个问题爸爸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把它搞清楚。我们去网上搜一下好吗?”,“爸爸有一位朋友是流体力学的专家,我们一起给他打个电话好吗?”
  4、可以挑战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延续他的问题,问出更多更好玩的或更深刻的问题来,“水变成冰还会不会流啊?”,“除了水还有什么会流啊?”
  5、还可以和他讨论,在讨论中有意识联系他过去的经验,规划他可以怎样用上这个新知识,逐步塑造他大脑中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套路。
  ……
  这样,我们的下属会知道,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比答案本身重要得多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的,是尽力消化和联系得到的知识。至于我们自己……呃,你觉得要治疗“知识消化不良”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做呢?
  (作者系“拆书帮”帮主、成人学习研究者、资深企业培训师,著有《这样读书就够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正确答案扼杀学习
  本文所版面
【第 36 版: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