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的新措施。
主持人:怎么看这次调整?
王国强:这一次意见强化了主体的责任。这次改革意见明确了要打印检测场的名称。造成人员死亡、交通事故之后,我们要追溯查检验过程中有没有漏检。这次意见也提到了,音频、视频检测数据都要实时上传到监管部门。
南辰:从长远看,我认为还需要更多的部门主动地参与到改革当中。因为检车环节涉及到三个部门,公安部、质检总局、环保部。这次主要是由公安部和质检总局负责的安全方面的上线检测,改革非常有力度,但是检车难还包括尾气检测那一块。
黄丽玲:汽车的尾气是环保部门必须监督的重点范围,以前是由环保部门委托公安部门在车辆检验的时候把尾气的检测一块给做了,现在这个尾气怎么检?这里面会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个规定试行一段时间之后,上位法可能也会做调整和修订。
张耀东:这次调整越来越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发展了。汽车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环保,一个涉及到我们自身,一个是对社会的反馈。最核心的解决方式应该是技术化的解决,这种可追溯的机制也不能说应该就只是检测场去承担,应该是从主机厂到使用人、包括社会各界、包括检测者,是社会各界的一个窗口性的东西。如果说把这件事情放到一个点去解决,就不现实了。
主持人: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
张耀东: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好的体系或者制度来保障,而不是行政化的解决方式。最核心来讲,汽车发展到现在技术非常成熟,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去解决,能不能用OBD去解决这个问题,OBD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这只不过是普及推广的问题。
南辰:可以在路面上进行机动车尾气检测。还有要做到车油匹配,现在很多地方的油品是不达标的。再一个整车厂要解决造假的问题。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更快地借助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把汽车的环保召回纳入。
黄丽玲:第一从车辆出厂本身怎么找到它的原因,第二在车辆使用的过程当中怎么实时地监控它的安全、环保性能。这两点在法规的调整和修正方面是有指导意义的。
(实习记者 孙寒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