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你的未来由何塑造?
本报评论员:孟昭莉

  你对世界的认知如何形成?你的未来由何塑造?每人每天从微信、微博等各种途径中得到海量数据。然而,你是否意识到,你选择信息的途径不同,你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完全不同。因为你的世界由你的认知决定,而你的认知由你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所决定。换而言之,你由什么途径获取信息,间接塑造着你的未来。
  微博向公众开放、可检索,是信息在公开途径传播的典范。相比之下,微信非公开、朋友圈式的传播是信息在私密途径传播的典范。你的每个兴趣、每个爱好,生活圈、工作圈中的每一个维度都在帮助你不断筛选你的朋友圈。你的客户、朋友、家人在各个维度空间之下进行趋同淘汰,最终能够留在朋友圈中,让你不断关注的必定是和你价值观极为相近的一群人。在13亿人中,这样的人超不过几百人。这就如同你进入了一个N维空间之下的一个极度趋同、极度个性化的平行世界中。这样的平行世界有无穷多个,但你进入的那个对你来说就是唯一的一个。
  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你的微信朋友圈让你得到最大化的自我认同。这样的认同是不断进化、自我趋同淘汰的结果。在朋友圈内,你选择和你价值观趋同的群体进入,而这些和你价值观趋同的人传播的信息又在不断强化你的价值观和你对世界的认知。
  然而,潜在可能带来最大改变的,是那些和你有弱链接的人。也就是说,和你的生活仅仅有很少交叉的人将有可能给你带来最大的价值。美国知名社会学家Granovetter在1973年就提出“人际关系弱链接理论”,核心思想是,对于固有的人际圈来说,多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远远不如一个和你的生活有很大差别、只有很少相同点的人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大。
  在传统的人际圈,尽管人们能够意识到弱链接的重要作用,但却很难付诸实践。如何认识一个和你的生活其实没有多大交集的人,并且能够和他有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借助他的社交圈拓展你的世界?也许只有真正的社交高手才能游刃有余地做到这一点。
  庆幸的是,现代的社交工具简化了传统社交中的各种寒暄,直奔社交的核心目的:彼此的了解和认知。朋友圈中的各种分享和时不时的各种“晒”完全可以突破时空的间隔,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地了解另一个人,并且随时随地点评沟通。很多平时很少有机会真正交流的人,也许通过几次在朋友圈中的互动评论,就可以神交。
  弱链接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的机会,并将给你带来无限可能的机会。下一次,不妨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平时很少参与的活动或者主题聚会,主动加一些朋友进入朋友圈。试着去了解那些你之前很少有交集的人群,看看他们的人生和你的有何不同。甚至可以用“秘密”这种APP(注:“秘密”现已更名为“无秘”),窥察朋友的朋友如何吐槽。每个人所在的平行世界有了交集,就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不同价值观的人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会让你的世界更加立体和丰富。
  微博是典型的公开信息传播渠道,从本质上来说,微博更具备媒体传播的功能,而微信更加偏重于社交平台。在微博类公开可互动的信息传播途径中,人群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将会形成群体认知。然而,大多数人达成的共识并非意味着将更加趋近于真理。在虚拟世界里,尤其如此。实际上,很多行为学的实验表明,群体认知形成的群体偏见(collective bias)有可能会比个人的认知偏差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在群体中,一旦有既定态度的声音传出之后,与既定态度相左的人群大多都会保持沉默。任何一个人,面对是否需要抗衡整个群体认知的时候,都需要额外的勇气。尤其是在虚拟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数看不到和自己有着相同意见的群体,将会越发地趋于沉默。
  这一规律让众多的网络水军有了巨大的操盘空间。网络水军的惯常做法是,某一事件发生后,将会在第一时间,给出明确态度的评论。之后不断转发、尽可能地造势。普通读者看到铺天盖地的评论之后,第一反应是,这件事情公众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如果自己的看法和已经散播到全网的看法不同则会被嘲笑,所以他们也大多会选择沉默。普通的读者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专业水军比赛谁能够更加敏锐地第一时间捕捉到突发事件的;同时,普通读者也不会与专业水军较量谁能够将既定的信息传播到更广。
  此外,信息传播学的规律表明,在群体信息传播中,极端事件会给人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好的极端、还是坏的极端,都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到处都是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因为,在海量信息面前,如果没有极端轰动效应,事件很快就会沉没在信息的汪洋之中。信息传播学的理论同样验证,坏的信息的传播能力至少是好的信息的传播能力的7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坏的事情更加容易博眼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公开传播途径中,每天都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极端事件,脑子里留下的都是坏消息。这样,信息在公开渠道的公平传播就形成了悖论:正是因为信息可以自由、公平、任意地传播,反而导致普通人了解到的信息反映的世界是扭曲的。了解到这些规律之后,你就会明确认识到,你并不孤独,一定有很多和你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实际生活的世界平淡而鲜有波澜,他们的生活没有那么极端、没有那么震撼眼球、没有那么戏剧,但是,他们和你一样,选择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的未来由何塑造?
  本文所版面
【第 43 版: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