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保育钧:呼唤理解

  1996年,保育钧从《人民日报》副总
  编调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这一年
  他54岁。后来他说,工作变动的跨
  度太大,实在难以适应。
  保育钧迎来了生命中的一大转折。刚到工商联的时候,有好心的朋友对他说,工商联是个“是非之地”,左边一道坎,右边一个坑,稍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或被坎儿绊倒。他的意思是,工商联处于姓社姓资的是非中心,提醒他说话要小心,不要惹事生非,授人以柄。也有朋友点拨他:“能模糊就尽可能模糊,千万不能太较真儿。”
  1996年,非公有制经济还是一个敏感话题,全国工商联因为被看作是非公经济代言人,也处于漩涡中心。一向以性格直率闻名,又以性格直率而颇多波折的保育钧这次会听朋友的劝告吗?
  2002年,当他离开工商联的时候,他以一本《呼唤理解》回答了朋友的劝告。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他说,是非之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讲是非,搬弄是非。“当大是大非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的时候,你不由自主地要辩一辩是非曲直,呼唤更多的人们理解民营企业。”
  保育钧的生命从此与民营经济结缘。在各种场合,他自称是“民营经济的研究者”。他每年有150天都泡在下面,他喜欢到企业走走看看,跟企业家聊天,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他在各种场合宣讲民营经济,呼吁为民营经济落实公平待遇,打破垄断。
  2006年,64岁的保育钧依然个性张扬,在任何时候,他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或许跟他的民族个性有关。他是蒙古族人,虽然生在南通,行事风格却有着北方民族的豪爽。在外人眼中,他还是像当年一样,是一门火力强劲的“大炮”。
  但是,2006年的保育钧似乎甩不开那种无奈。2000年,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保育钧用了3个月的时间,写成了一篇长文,在这篇题为《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不可歧视的重要部分》的长文中,他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后,在消灭了私有经济几十年后,为什么还要发展私有经济?现在的私企业主究竟是什么人?他把这篇文章作为毕业论文送请老师和单位领导指正,结果如石沉大海,既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反面的回应。
  那时候的无奈似乎现在也依然伴随着他。“有时候,我真的是很无奈啊。”不过这样的情绪在他身上似乎只是几秒钟的事情,转瞬即逝。
  他感慨 “现在为民营经济说话的人确实不多”。“现在官场上和我呼应的人太少太少了。”他说,“现在好多官员都怕我,他们觉得这个家伙老是提一些让政府作难的事情,老是说一些政府不爱听的话。企业家和我呼应的倒是很多,但是这很难变成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法规啊。”
  不过他依然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在他看来,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力量之一。所以他没有选择沉默。“因为这方面的声音太小了,我不讲话,声音就更小了。”他说。
  作为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的会长,他的无奈还在于,2002年,他在呼唤全社会都来理解民营经济,因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非常渴望社会能够正确的理解他们,四年过去,他说,现在,是我们这些研究私营企业的人都不被理解,都需要理解。
  在2002年结集的那本《呼唤理解》中,他所提到的很多问题,比如私人产权保护,打破体制性的、行政性的垄断,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困扰着民营企业。所以,他说,有些大是大非的问题,看起来是解决了,但是根本上还是没有解决。
  “地方政府领导重视民营经济,很多都是从实用主义出发,要解决税收、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民营经济,他并不是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从转变增长方式,走向民主法制的和谐社会这个高度来看民营经济的。”
  在保育钧看来,在社会利益主体已经多元化的情况下,利益博弈是必然的,现在的问题是,民营经济说话的机会太少了,他们的声音很难被人听到。他说,在各级政府领导视野里的企业多是大企业,解决税收,解决就业,包括公益事业,都是大企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经营状况不好,这是领导看不到的。这些企业,它们要求平等,反映自己意见的呼声,很多时候没有被听到。这些人都被忽略了,“他们是被忽略的大多数”。
  很多人把保育钧看作民营经济的鼓吹者。不过保育钧自己说,他同样是民营企业的批评者。他说,我既替民营企业争取平等的地位,又不停地指出他们自身的问题。我从来不说民营经济好的就像一朵花。私营企业存在许多问题,不规范的事情多得很。他说:“我毫不客气,我说你们争来争去争平等而已,从来不是争特权。”
文钊=文
    经济观察报:今年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将可能突破500万户,这是否意味着一种大格局的改变?
  保育钧:从我们今年的调查来看,可以说民营企业的情况还不容乐观。民营企业户数增加了,销售额也增加了。但是民营企业利润增长幅度低于销售额增长幅度8个百分点。一般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结构同质化,加上供大于求,企业的杀手锏就是价格战了。这样利润就被压得很低了。
  再看注册资本金,所有的企业中位数是200万,超过1000万的不到1/4,超过1亿的只有2.2%,这说明民营企业内部的分化很厉害。民营企业缴税的中位数是25万,但是利润的中位数是21万,销售额的中位数是625万,这说明民营企业大量的是靠薄利多销,再就是靠拖欠。我们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三角债的面占45%,因为融资很困难,所以很多企业是在拖欠当中过日子。
  数据说明,私营企业除了缴税外,还有三项费用。各种费、各种摊派和公关招待。这些开支主要都是交给政府部门了,公关招待也主要是招待政府部门。这些费用占了私营企业税收的35%,占其利润的30%,而且东部这些费用比中西部还多,润滑费用还要多。
  我们调查的私营企业主,绝大部分年收入在10-50万元,10万左右的占60%,这并非如舆论所说,私营企业老板都富得流油。这说明,民营企业绝大多数经营情况并不好。所以,我们不要用少数富豪掩盖了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不好这样一个事实。
  经济观察报:您的那本《呼唤理解》出版于2002年,我们注意到,您在1997年到2002年间呼吁的很多问题,比如说私有财产保护,破除垄断等,现在您也还在各种场合呼吁,这是为什么?
  保育钧:有时候我很无奈。保护私有财产的问题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落实,在一个私有财产和产权不能得到充分保护的社会里,怎么会有自主创新呢?民营企业现在为什么不愿意自主创新?第一,创新冒好大的风险,要有很大的投入;第二,创新出来之后,别人马上仿冒。为了打假不胜其烦,而且成本太高,所以有些企业宁肯做老产品也不创新,大家打价格战,拼个你死我活。
  经济观察报:有些人说,每一个贪官背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民营企业家,现在也有很多人在讨论所谓的“原罪”问题,您是什么观点?
  保育钧:人们发现了贪官后面的不法商人,看到了这个现象给我们的警钟,这说明我们要深化体制改革,政府要从管理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性政府。权力不能进入市场,不能搞寻租,要搞公共服务。这恰恰说明,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很有必要,非常迫切。因为非公“36条”的核心是平等准入,公平待遇。我认为,立法要公开,尤其是部门规章,制定之前一定要听取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意见,绝不能关门立法,更不能借立部门规章给自己扩权,这就是立法“走私”了。
  经济观察报:2007年,您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个领域?
  保育钧:我要研究私营企业怎么尽社会责任。现在社会责任这个词被炒滥了,变了味了。好像捐款、做好事就是尽社会责任,其实远不是这么回事,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办好。自己的企业办好,首先要做到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善待员工,保护环境,诚信始终。你把企业办好,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这叫尽社会责任。第二个层次,就是要力所能及地扶危济困,而且从企业的周边做起,改善企业周边的环境,不能搞得四邻不安。如果说置周边的困难群众于不顾,到老远的地方去搞扶贫和捐款,那就有沽名钓誉之嫌。有的人连父母都不孝敬,还到外地搞捐款登报上电视,这不是沽名钓誉吗?第三个层次,就是要通过兴办企业,激发所在地区和周边地区创业和创新热情,改变一个地方的社会风俗,移风易俗,共建和谐社会。这是尽社会责任的更高层次。
  经济观察报:对民营企业,您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保育钧:民营企业要放开眼界看世界,要走向联合。像现在这样恶性竞争是不行的。过去讲竞争,今后民营企业恐怕要讲合作。现在民营企业有486万户,这是好事,但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走向联合的不多。遍地草莽英雄,民营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这样的,现在也是时候走向联合了,这种联合不是“归大堆”,不是人为的。比如说,产业结构相同的,能不能联合起来干,组成股份公司,或者以并购的方式来做。从民营企业的发展看,486万民营企业,20%多是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来的,这种改制过来的企业,规模比较大,内部也比较规范,股权也比较分散,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比较近,那种一家一户搞起来的,原生态的私营企业,做到一个亿两个亿的时候,再往上升就很困难,因为他没有好的管理人员,跟不上。
  我还建议民营企业高度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上下硬功夫。民营企业一定要诚实守信,信用和竞争是资本扩张的两个最有力的杠杆。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保育钧:呼唤理解
  本文所版面
【第 A19 版:转型力量·思想】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