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股市再造者
2002年12月27日,中国股市用大幅度的单边下挫迎来了尚福林这位证监会新主席。当天的上海综合指数已经跌到1300多点,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几无。 四年后的这一天,2006年12月27日,上证综指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超级大盘股的强势推动下,一举荡平2500点,收盘时稳稳定格在2536点上。 12月26日,尚福林在2006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将这种变化与尚福林来到证监会几年间的工作成绩联系在一起。当年临危受命的尚福林被整个市场称为“救火队长”,这位“救火队长”的表现显然出乎市场的预期。 2006年底,尚福林众望所归地入选了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四年时间,尚福林带领中国证券市场完成了伟大的转变,尚福林也从当初“无为而治”的质疑声中脱颖成开启未来“黄金十年”的操刀者。胆大心细的“外科大夫” 回首这四年,尚福林赴任之初并没有急于对身染顽疾的中国证券市场贸然动刀,2003年初刚从农业银行过来的尚福林开始频繁了解情况。这期间,尚福林只是在2003年1月24日至26日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长达70分钟的讲话,讲话主题是检讨得失。 他坦承以往证券监管工作存在一些“拍脑袋”的随意性失误,强调今后监管工作必须坚持服务于证券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和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全局,坚持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证券期货市场规范与发展的统一,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市场承受程度的统一,坚持监管职能和监管方式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现在看来,尚福林这“五个坚持”是在向市场表明他对中国证券市场今后发展的一种态度。随后尚福林依然只看不说,默默承受着整个市场对他“无为而治”的误读。 2003年下半年,中央、国务院派出有关人员开始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彻底的调研摸底,为《国务院关于推进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 《国九条》)的起草做准备工作。2004年2月2日《国九条》出台,尚福林在国务院对资本市场发展思想统一的背景下迎来了向前走的大好机会。 但是《国九条》并没能立即给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市场依然在漫漫熊途中煎熬。但此时的尚福林已经拿到了治理股市顽疾股权分置的尚方宝剑。 2003年岁尾,中国证监会第六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在京成立,尚福林从发审委制度改革开始拉开一系列的证券市场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综合治理证券公司,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证券市场产品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制等。 而股权分置改革是尚福林四年来最重要的贡献,也为2005年底开始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奠定了基石。 “不搞股改是等死,搞了股改是找死”,股权分置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股市的最大地雷。在各方批评和质疑声中,2004年底开始,证监会一个三人股改小组在秘密寻找股权分置改革的出路。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尚福林立下铮铮誓言:“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市场全都叹服于证监会的勇气和决断。而此时尚福林避开了“全流通”这个敏感的字眼,启用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股权分置改革”的说法。 在证监会的全力协调下,2005年5月31日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 这次的改革思路很好地平衡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现在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当时股改压力特别的大,来自高层务必保证改革成功的压力、牵涉几亿人的社会压力、来自经济学界的批评、来自外资机构‘破坏契约原则’的指责等等。但是尚福林顶住了这个压力,他多次邀请经济学家讨论,采用一些民间建议,最终使得股权分置改革走向成功。”一位市场资深人士这样评说。 此时,指责尚福林监管思路的声音渐行渐弱,市场一片赞誉“尚主席不仅具有高超的协调艺术,还有很大的勇气”。 在2006年12月1日深圳召开的第5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尚福林总结道:资本市场五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 股权分置改革到今年底可以基本完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全面起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机构投资者积极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下转37版 四年时间,尚福林带领中国证券市场完成了伟 大的转变,他 也从当初“无为而治”的质疑声中脱颖成开启未来“黄金十年”的操刀者 20 郭宏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