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城市镜像
本报评论员:张晓晖重庆报道
  本报记者 张晓晖 重庆报道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重庆开埠,成为当时西方势力在中国所能及的最远的一座内陆城市。
  由于地处中国内陆两条大江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口,重庆迅速成为近代中国150年来极其重要的战略重镇和港口城市,古老的渝州也因此从有着千年历史的农耕社会向工业城市演变。
  因为“千里江河,万里山陵”的缘故,重庆从古至今一直是兵荒马乱之时灾民们的庇护宝地。西汉刘邦巴蜀养兵,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之后引发的 “湖广填四川”,以及二战时期民国政府 “迁都重庆”,当时沿海一带躲避日军的大量难民涌入重庆。
  历史上战争引起的数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和1997年的直辖立市,成就了重庆目前3100多万的人口规模。但是工业基础的薄弱以及交通不便,在重庆3100多万人之中,60%仍为农业人口。他们或耕种、或渔捕、或为三峡船工、或做码头挑夫……
  今天,在重庆最繁华的闹市街头,仍可见赤脚拖鞋、手勒绳索、肩背扁担的挑夫;在嘉陵江大桥俯瞰,犹可见星星点点的渔船波荡在江面撒网。由重庆五大城区的商业中心向外行走10公里,便可见到鸡犬相闻、有着一亩三分地的农舍立于山坡之上。
  “在城市的中心,我们有着并不逊于香港、上海的大都会和百货公司;然而当你驱车100公里之外,所见到的景象并不亚于非洲的原始部落。这就是重庆。”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蒲勇健如此形容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农民的问题
  2006年,当重庆遭遇百年旱灾的时候,全国媒体都在转载一幅照片:一位农民正蹲在因干涸而龟裂的嘉陵江河床上,身后的高楼象征着这座巨大的城市。
  周边农村大旱令重庆主城区蔬菜水果价格飙升,此时,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们终于明白,如果没有2000多万农民持续不断的供给,生活在城市里的数百万人不可能如此无忧无虑。
  “重庆是座大农村包围下的繁华都市,政府目前试图进一步增强大都市的辐射力,以带动大农村。”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告诉记者。
  重庆中心城区的面积只有247平方公里,容纳了310万城市居民,平均人口密度为382人/平方公里。其余城镇人口分布在北碚、万州、涪陵、黔江、长寿、永川、江津等中等城市,总计600余万,在重庆城区与周边这些中小城市之间,大多为山陵所阻断。几年间,一条条高速公路正把这些城市相连。
  即便是在最繁华的重庆市渝中区,城乡界限也并不明显,长江对面的南岸区、嘉陵江以北的江北区、渝北区均散布着大量村落,农民多以种植蔬菜、水果和打鱼为生。
  在街头随机抽选20位重庆市民,往上溯源三代,他们均会告诉你其祖上不是避难于此,就是世代务农。
  2005年,重庆一个区曾发生一起典型事件,当时一位挑夫与一位公职人员发生冲突,由于公职人员歧视进城打工的农民,并出言不逊。迅速地,参与到冲突之中的人越来越多。事件平息后,重庆市意识到,这座直辖不过十年的西部重镇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农民的问题。
  移民与城市
  5月10日,重庆正午,气温35.9摄氏度,大坪街一位从四川广安来重庆贩卖枇杷的摊贩告诉记者,每天贩卖枇杷可以赚点小钱,养家糊口;在不远处的轻轨入口,因为地下通道里有空调,十几个“棒棒”(挑夫)坐在一堆一边“斗地主”一边乘凉,等待生意。
  在外地人的眼中,来自周边农村,这些跻着解放鞋、佝偻着腰的“棒棒”与高楼耸立、摩登时尚的现代化城市之间的反差是如此之大。
  “大城市才能养活人,尤其是穷人,在城市化进程中,这极其重要。”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蔡继明在前不久复旦大学举办的“2007上海论坛”上向本报阐述他的观点,城市规模越大,能够养活的人口就越多,这意味着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会更多。
  2006年重庆农村居民年人均现金收入为2873.83元,也就意味着重庆2000万农民的月均收入只有240元,而与此相对应的重庆主城区最低工资标准是400元/月。
  一个“棒棒”来重庆主城区做一天苦力至少能挣3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900元,除去伙食等开支,在城市里打工能比在农村种地多出几倍的收入,周边农村居民涌入城区成为普遍现象。
  陈勇是个漂亮的重庆女孩,在江北区一家餐馆打工,老板每月给她工资800元,并且包她吃住。她告诉记者,她来自涪陵农村,小学毕业,老家因三峡工程蓄水淹没之后,就不再干农活,来到城里打工。
  “江北香港城?我去过那里,我喜欢那里的饰品和衣服。”陈勇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喜欢大城市,但是商店里的东西过于昂贵,她承受不起。
  陈的父母因为三峡工程失去了土地,搬到政府修建的楼房里居住。“他们没得事情做,靠我们打工给他们钱用。”陈勇说。
  每当进入夜色时分,重庆这座山城便开始焕发出它的光彩和绚丽: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闪烁在或高或矮的建筑物外,镶嵌于层层叠叠的山林中、滨江路边和停泊在水中的游船上。山城的夜景令人置身于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多数重庆人也以迷人夜景胜比香港维多利亚湾而自豪。然而,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是重庆并不十分发达的工业经济和庞大的农村人口,一如现今中国的缩影。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城市镜像
  本文所版面
【第 10 版:重庆十年·王牌】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