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中国评论
八月经济回顾
本报评论员:本文略有删节
  本报特约观察员 LoganWright/文
  物价及资产价格上涨、CPI增长率5.6%、本年度第四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成为8月份的月度话题。
  尽管物价上涨仅限于食品价格,但是十七大即将召开,政府控制物价上涨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花大量篇幅探讨了通货膨胀威胁并认为短时间内物价通货膨胀不可能轻易退去。
次债危机
  由于中国较为“绝缘”的经济与全球信贷市场之间缺少传输渠道,中国经济几乎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暴免疫。然而最近,有一条传输渠道却响起了警铃:中国商业银行在海外市场的投资,特别是对美元债券类产品的投资。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近期披露了各自持有的美元次级债相关产品,三家银行累计持有119.4亿美元次级贷款抵押证券。
  尽管这一数额与银行的整体资产相比微不足道,且这类债券多数评级仍为AA级以上,但是中国银行的持有量之大仍然让人吃惊,中国银行可能以2006年5月份首次公开发行的97亿美元的融资收益获取次级债投资。
  如果未来几个月内,这部分债券评级降低,中国商业银行会如何反应尚不得而知,但是近期华尔街的次级债危机似乎会对中国商业银行起到警醒作用,今后的海外投资将变得更加谨慎,监管机构也有可能出台相应的监管制度。
  除商业银行以外,中国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曝险程度取决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持有的美元抵押贷款证券(MBS)规模。美国财政部投资组合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几乎与次级债相关资产绝缘,当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9411亿美元,而私有MBS仅为94.5亿美元。时隔一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了3915亿美元,而中国的外汇投资战略也逐渐倾向于高收益产品。据预测,目前中国持有的私有MBS最多不过150亿-160亿美元。目前来看,中国在美国次级债市场暴露出的风险非常有限,但是随着中国过去两年投资状况一一公开,风险估测也会随之上升。
  股市急涨
  8月份的股市更像是脱了缰的野马。继5月29日、7月26日上证综指连破新高之后,8月份,又冲破了5000点大关。截至8月31日,大陆股市已经上涨了93.3%。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股票市场的繁荣对银行系统及消费模式形成了冲击。7月份,家庭持续将银行存款取出,投入股市。
  人民银行希望放缓银行存款的流失速度,这也催生了央行第四次上调利率的决策。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时,消费者更愿意放弃大宗购物,而把钱投资于股市。8月份新华财经/ezi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显示,当月耐用品及汽车销售下降的一大原因在于,消费者希望降低正常开支,而把钱节省下来用于投资。
  快速增长的股市有可能增加中国货币供应的流动性,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股市投资热潮将给消费开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应。
  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也加大了央票的发行规模,共计发行4390亿元央票,创下3月份以来的新高。
  此外,央行今年已经第四次发行1010亿元的定向央票,靠此吸收银行系统流动性。8月29日,央行又获准发行6000亿元10年期财政部特别国债,吸收流动性,并为呼声已久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融资。
  未来,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增加资产的途径有两条。其一,可以获得人大审批,增大财政部债券的限额,并用财政部债券置换人民银行外汇储备。其二,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可以自行向市场发行债券,用获得的融资收益购买外汇储备,但是如此一来,外汇投资公司将为更高的债券收益承担相应的风险,而不是像第一种方法一样将风险转嫁给人民银行。
  但是从远期来看,第二种方式更有可能执行。但是鉴于外汇投资公司的设立迟迟不见动静,因此快速成长的可能性也受到质疑。
  (本文略有删节)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八月经济回顾
  本文所版面
【第 18 版:财经观察】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