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态度转弯 外地人购房受限
本报评论员:陈周锡
陈周锡 1月3日,上海市房地资源局负责人在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上澄清,上海不存在限制外省市来沪人员购房的政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争议结束。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认为,政府出台文件建议研究“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意味着上海在重构来沪人员购房新秩序的同时,将限制外地人来沪的购房行为。 政策争议 2007年12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其中第十七条明确:“市房地、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要研究制订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合理引导跨地区购房。” 一石激起千层浪。 12月29日,《上海证券报》发表报道 《上海或出政策限制外地人购房》。 今年1月2日,《东方早报》发表报道《上海房地局:买房与居住证挂钩尚无时间表》,在文中上海市房地资源局有关人士称:目前该方案尚在研究,还没有具体实施办法,也没有时间表。这一话题立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 1月3日,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 “上海市房地资源局就有关外省市来沪人员购房答记者问”,该局负责人明确表示,按照国务院24号文件关于“加大住房需求调节力度、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精神,上海正在积极贯彻中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上海房地产市场,不存在限制外省市来沪人员购房的政策。 然而,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这条“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在限制外地人到上海的购房。 上海市自2002年开始试行居住证制度,符合一定要素计分审核条件的外来人口才可获得长期居住证。去年12月,上海居住证信息系统项目启动,信息存储容量达1000万人,居住证制度将成为上海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核心手段。据反映,受一些条件限制,部分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士,能顺利拿到一张居住证,难度也不小。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居住证持有人与本地市民难以同等享有权利和义务。 “限制外地人购房,并不是限制所有的来沪购房者。”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说,从《意见》内容分析,上海要限制那些以投资、投机为目的的外来购房者;而对于自住消费需求,则把其纳入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这意味着,上海在实行国家限制外资购房政策以外,还将会限制外地人的购房行为。 市场所迫? 薛建雄认为,预计去年上海住宅销售量超过3300万平方米,几乎把之前几年的存量住宅消化殆尽。在去年上海住宅开工量1600万平方米、近年来年均20套的新建住宅供应量基础上,今年上海楼市的供需矛盾依然严峻。 “在此情况下,限制外地人购房将会对目前上海过旺的买房需求起到重要的压制作用。”薛建雄认为。 据统计,去年1月至11月,上海共成交一、二手商品住宅(其中一手剔除动迁配套房)36.71万套,外地人购买了6.12万套,占总数的16.66%。另外,上海现有外地人口600万左右,400万没有居住证,且近五年来以每年30万—45万的速度在增加。 “外地人来沪购房,是造成房价上涨的因素之一,但不是首要原因。”戴德梁行上海住宅部董事伍惠敏认为,对外地人蓄意炒房,政府有必要出台政策对此进行压制;而对在当地工作或生活的外地人合理刚性需求,政府应该给与支持。 上海对“来沪人员购房”的态度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1994年和1998年,上海相继实行购房蓝印户口、购房退税政策,鼓励外地人来沪购房落户,鼓励高收入者积极购房,直接推动了上海房地产市场繁荣。2001年8月,温州看房团首次抵达上海,上海房地产协会就曾转达了上海市一位领导 “一定要把温州看房团服务好”的指示。 2004年4月,上海通过新闻发布会解释了上海房价涨速过快的主要原因,表示上海仍然欢迎外国和外省市资金来沪投资楼市,一些媒体关于“温州炒房团”炒高上海房价的说法没有根据。 转折发生在2005年。当年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 《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控必须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 然而,在住宅用地供应下降、外资整体发力、股市资金回流楼市等因素促动下,2007年房价出现“报复性”上涨。2007年12月,上海商品住宅平均成交价格为1104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4.14%。至此,上海市有关部门开始拟定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 上海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认为,“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具有一定的行政调控色彩。他认为,政府应尽可能地运用市场手段,再辅助一些行政政策。此前案例表明,单一行政调控效率往往不高。 相关评论见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