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让GDP回到舞台中央
本报评论员:刘许川
  刘许川
  2007年,中国进入3000亿GDP俱乐部的非直辖市由去年的7个增加到13个的消息,在舆论层面并没有获得欢迎。大部分评论认为,这些“富可敌省”的城市GDP的取得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还有评论认为有些地方的民生福利并未随着GDP的提升而提高,因此,高速增长的GDP并不值得骄傲。
  舆论的转换显得十分奇妙,就在几年前,如果哪个地区取得高速发展,往往引来其他地区艳羡。几年过去,这样一个标志地区财富增加的指标怎么就变成了过街老鼠?
  GDP在全世界至今都是标志各地国民财富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哪个国家会因为当年的GDP增速下降而感到高兴,更不会因GDP增长快而忧虑。很简单,只有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解决地区的就业问题,而就业是任何政府都必须重视的第一课题。最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因产业转移而形成的就业压力已使政府颇感棘手,全球的贸易摩擦也大都由此而来。
  2006年上半年,一直作为全国增长排头兵的深圳市,其GDP增速首次落后于广东全省水平,这一消息令当地政府官员极为紧张。幸好到了年底,最终核算的该市GDP增速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才使官员们松了口气。这样的情形到了去年上半年再次发生,舆论再次对此发出惊呼。可见,即使是发展最快的地区,对自己的国民产出数字仍是极为敏感。在2007年年底,深圳的GDP数字接近6800亿,增长14.5%,这项指标被部分媒体报道为全国增速第一,同时资源消耗指标下降。
  实际上,深圳是国内较早意识到在原有产业模式下GDP高增长不可持续的地区之一。这个城市的前任一把手李鸿忠上任之初,即提出四个“难以为继”,来说明当地面临的增长极限和困境。于是深圳提出了“抛弃速度指标,突出效益指标”的口号,并且很快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民生净福利指数的考核体系。但这个城市实质上并未放弃对高速增长的追求,在其民生净福利指标休系中,接近一半的指标与经济增长有关。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引进金融企业方面大方出手奖励,还是在物流和文化产业方面大手笔投入,其招商引资的急迫心情在政府与企业打交道时都能看得见,最近他们又为中国人寿海外公司落户当地一次性拿出了2000万的奖励支票。这一切说明,他们希望在支撑GDP增长的传统因素衰落之前,能建立起新的产业竞争力。
  深圳的这一目标在2007年终的时候部分取得了成功。从最近该市公布的财政税收数字分析,来自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税收增长达到了惊人的91%和33%,而来自于第三产业的税收增长也超过三成,相应的来自于第二产业的增长只有二成。从税收数字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经济转型正在加快,加快建立符合当地资源状况的金融、物流、高科技研发制造业基地的规划正在变为现实。如果说淡化GDP指标已成为深圳的施政核心,这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不妨把其淡化GDP指标,看做是当地为实现经济转型而为自己松绑的一个措施。
  认真观察跻身3000亿俱乐部的非直辖城市,可以发现这些城市都因其对产业的高度吸引力而获得成功,这些城市大部分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的大多是产业升级,而非传统的“涸泽而渔”的增长模式。
  曾经的“GDP崇拜”带来的恶果之一是不管任何产业,只要能带来税收就一律引进,并且常常是屈从于厂商的要求,而不加规划地设置,从而加快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但是,这并不能引出“GDP万恶”的结论。正确定位城市的发展模式,在最适合当地资源状况的情况下发展合适的产业,不但不会带来GDP增长的放缓,而只会在更快的基础上建立起健康的竞争力。
  以往对经济发展的要求是 “又快又好”,快是好的前提;现在则是要求“又好又快”,快仍然是通向好的重要支柱和保障。虽然快与好的顺序有所调整,体现了更为科学的发展观念,但是对增长的期许并未改变,也不应改变。必须认识到,评价地区发展水平的“不惟GDP”,并非是“不要GDP”,乃至“反GDP”。在这方面,新加坡、香港甚至深圳正在做出榜样。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GDP回到舞台中央
  本文所版面
【第 16 版:评论】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