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动选择融入全球化进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社会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已经构成一种全球化关系,但它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应该汇入主流,还是继续坚持自身文明的主体性?如何协调国家认同与全球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围绕这些问题,中国思想文化界自九十年代以来就争论不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族主义思潮的盛行。我们认为,在21世纪之初,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既直面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寻求西学的观照与借镜,又不妄自菲薄,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资源,构建未来的道路。为此,我们一边致力于探讨中国人文思想的继承、反思、批判与复兴,一边陆续采访了当今西方最著名的一批中国问题学者,希望他们能从局外人的视角评价、分析中国的传统以及中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得出明确的结论,更不是向西方人求教无所不包的药方,而在于开阔视界,启发思索。
本报2008年1月14日刊出西学镜鉴之二:专访施耐德(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现代中国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