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商业观念阅读之十二
中国企业应怎么做公益?
本报评论员:方军

  方军
  中国商界在这次汶川地震中表达出了爱心,企业的巨额捐款和许多企业在自身优势领域的直接救助行动,均反映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实力大大增强。
  但对商业发展的欣慰之情,被商业之外的不足大大削减,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社会机构版)》中所说的一段话可以用来表达我的感受和反思:“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卓越的商业企业上是不够的。有了卓越的企业,我们固然可以拥有一个繁荣的社会,但不见得是个卓越的社会。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国家来说,经济的成长和实力的增强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与美国商业相比,我们还很少有称得上好的公司,卓越的更少,我们需要同时在商业领域和社会公益领域追求卓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企业和商业界是整个社会中进步最快的力量,这是因为对商品的需求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需求,也是因为当下的全球社会即是一个商业社会。而在社会公益领域,中国的公众尚未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其中。同时由于一些政策限制,它的发展是滞后的,比如在这次向地震中受灾的群众捐助时,急需高效可信的途径,又比如民间志愿者充满爱心与热情,但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需要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展社会公益领域,不能照搬美国模式。近年来,引进来的“社会企业家”观念是社会公益领域最新进展,它指的是以改善社会造福人群为自己事业、执著地经营所认定的社会企业的人。在中国,我们应当扩大社会企业家的概念,它不应只包括经营社会公益事业的人,也应包括关注与投身社会公益的商业企业家。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公益的目的是让需要的人获得帮助,在当下中国,有公益心的商业界和商业企业家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孕育一个繁荣的中国社会公益领域,那是下一个时期的任务,考虑到企业家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影响力,他们也将在其中发挥作用。这一切,都与美国社会公益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
  总的来说,中国商业界,需要同时承担商业和公益这两种角色,实际上现在它们也是在同时摸索怎么做商业和怎么做公益。现在,中国企业的公益行动有多种形式,有按商业伦理改善与规范自身公司行为,有与商业结合紧密的公益营销,有定向的或灾难时的资金捐助,有有明确目标的纯粹公益行动,以及企业成立公益基金会进行系统性公益行动等。但企业怎么评价和改善自身公益行为,这是一个等待回答的问题。
  吉姆·柯林斯 《从优秀到卓越(社会机构版)》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本来是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但它在多个方面对中国企业摸索怎么做公益大有助益。做公益的企业需要了解到,应把关注重点“从投入转向产出”,关注产出是商业界最基本的常识,但当企业投身公益时,却常常忘记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公益领域的产出、效果不像企业的财务指标那样容易衡量;这也可能是因为,企业(以及公众)常常认为公益领域只要投入金钱就足够了。实际上,我们都应该记住柯林斯的这句话:“在社会事业中,金钱只是投入,而不是衡量卓越成就的指标。”企业做公益时,也都应该问如下这个公益组织需要自问的问题:“相对于所投入的资源来说,我们是否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担负的使命,产生了足够的影响?”
  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柯林斯提出了一个所谓的 “刺猬理念”帮公司梳理其商业方面的运作,它包括三个环(或三个问题):你对什么充满热情?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在社会机构版中,他给出了一个公益事业版的刺猬理念,也就是把经济引擎修改为“资源引擎”,也就是把第三个问题变换为:我们如何能创造一个可持续的资源引擎(包括时间、金钱和品牌),为实现组织的使命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对中国企业而言,它们需要同时掌握和运作这两个刺猬理念。每个投身公益的企业都应当问:我对什么充满热情?我在哪个领域有优势?我们在公益领域的“投入”如何持续?我以为,这三个问题都引向同一个答案,企业应当主要在自身领域从事公益,因为这是企业有热情和优势的领域,同时这样做也可以把公益纳入企业经营运转的大体系之中去,这是企业公益资源引擎的持续运转之道。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企业应怎么做公益?
  本文所版面
【第 51 版:阅读】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