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高新区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
问:您能谈谈国家创新体系这个概念吗?
孔德涌: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国内外对此概念有许多定义。我们提出来的定义是:国家创新体系是泛指一个国家整合创新要素所构成的社会网络。我国新世纪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的组织与制度。
我们提出来国家创新体系应当以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重点,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作为主体”一开始许多人都不接受,因为参加中长期规划的大部分是来自科研所,大学。他们说企业怎么能够成为主体,所以对这个观点很多人都不接受。
我们坚决坚持,最后在向陈至立,温家宝回报的时候,温家宝说了一句话 “这是新的提法——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很好的”他做了充分的肯定。国家的科技经费应该往哪方面走?我们明确提出来-企业。不是科研院所、大学。这是影响中长期规划关键。
问:您刚才也提到要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那么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孔德涌:关于政府和企业的作用,政府应该在8个方面发挥作用:1、把握战略方向。现在国家通过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了16个重大专项,这种大方向是要国家来把握的。2、明确战略目标,组织战略任务。3、抓好战略部署。4、改善创新的环境。5、实施有效的调控。6、在宏观上把握创新体系的完善。7、基础设施,基地建设。8、要引领创新文化建设,容忍失败。
问:您认为中国高新区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原因是什么?
孔德涌:我给高新区定位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所以里面的企业应该有一个凝聚作用,把创新要素能够整合起来。现在高新区的产业没有体现它的地域特色,一个高新区要成为这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要有聚集效应。比如说硅谷。硅谷发展的是IT产业、信息技术,他们说:“我们的创新效率特别高。高在什么地方呢?在实验室里面做一个电子线路,假如我缺一个组件,比方说电阻、电涌。一个电话,十分钟就会送来了。”就因为你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小企业在做这些东西。但是如果我在北京做一个什么东西,缺一个集成电路,要跑到上海去买。那么就算坐飞机过来也要几个小时。
中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每一个高新区,要有专业特色、地域特色,要聚焦在某一些重点领域。前一阶段高新区什么专业方向都有,哪个赚钱就搞哪一个。
重视风险投资家的作用
问:政府和企业如何提升高新区对风险投资的吸引力呢?
孔德涌:中国高新园区比不过硅谷这样的园区的软肋就在这个地方。我到硅谷跟罗文教授交谈过几次,也跟硅谷的一些风险投资家交谈过。我认为,硅谷的成功,核心人物是风险投资家,罗文也同意我的观点。假如现在你们三个人各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我是风险投资家,钱到底要投给谁?这就凭着风险投资家的眼光。中国缺的就是这个,一个是缺风险投资,一个是缺风险投资家。
在这之前还有一个 “Angelfund”(天使基金)。创业之初,我给你20万,这个不用还,你就去创新。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是在“Angelfund”的后面一个阶段。VentureCapital是要求回报的,但Angelfund不要求回报。高新技术的发展,钱是灵魂。现在,给“火炬中心”、给科技部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一年也就10亿人民币,我认为太少了。这个钱,要成数量级地增加。
还有就是风险投资以后,怎么取得回报?就是撤出资金。这是我们在金融方面需要做的。
我们国内都以为撤出资金就是二板市场。也就是,创新有眉目了、产品做出来了,然后就IPO、上市。但是像这样通过到创业板上市、获取收益的,在硅谷占不到30%。因为IPO不是那么容易的。硅谷70%是通过兼并(Merger)。例如,我和你都在做MP4,但是我的人力、财力什么的都要比你好得多。你做下去没太大希望,但是你做的一些东西我很喜欢,我就将你的公司整个兼并过来。这样,我的公司壮大了,我的东西又和你东西结合起来,有了改进,产品就有了很大的市场。被兼并掉的也挣了钱,这样就实现了双赢。像HP、CISCO都是这样壮大起来的。在中国这样的兼并太少了。很多时候,一些公司开始做得挺好,到了后来银行贷不了款了,经营不下去,最后关闭了。在国外,这样的兼并叫做三板市场,我们国内的三板市场不发达。所以,在金融方面可以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了。
第二,国外中小企业将自己的信誉看成是生命一样重要。国外有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不同的级别,银行的贷款是不一样的。但是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都不讲信誉。国内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最后,我们还需要发展高水平的、信用很高的中介服务机构。
问:那么,在企业和政府之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如何提高自己对园区创新的贡献率?孔德涌:我们的企业由于长期不做研发,他们的技术力量很单薄。所以,现在我们提出的观点就是“产学研”相结合,要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和研究所,是搞技术研发的。他们(科研人员)除了发表文章以外,还能把他们的技术拿到企业里面去,把它变成产品。国家应该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在科研机构和大学,如果他们的技术成果能够成为产品、拿到市场,也能够提高级工程师,走技术路线。
如何吸引人才?
问:您的文章里面不止一次提到高新区吸引人才的问题,像大城市吸引人才还好一点,但是对于中小型城市而言,他们感觉吸引人才非常困难。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孔德涌:这就要看你怎么操作,创新氛围,是最重要的。(上世纪)90年代末,我到深圳。他们说,你看我们就一个深圳大学,人家硅谷有斯坦福大学,我们深圳大学还不到10年。但是你看最近这些年,深圳吸引人才工作做的非常好。它和清华、交大这些高校联合,建立虚拟研究所(VirtueInstitute)。假如清华有一个研究成果,可以到深圳开发,这样人才就来了,带项目、带人才过来了。关键是,你必须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优厚的生活待遇。很多人都愿意到你这里来创业,并不是说现在工资有多高,而是我要的创新环境别的地方绝对不可能给我。像中关村这么好的高科技园区,周围有那么多科学院、研究所,还有清华北大这么好的大学,人才济济。但是,管理机构的官僚主义很容易让人才往外面走。像联想、华为统统都往深圳跑了,就是因为那边(创新)环境好,宽松、办事效率高。
其次,中国人最关心下一代。从国外回来,妻子和小孩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怎样,要解决人家的后顾之忧。
(苏咏梅对本文亦有贡献)
孔德涌教授简历
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79~198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国际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理事长(1996~);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1999~);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2000~);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2000~);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1994~);中关村科技园区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0~);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