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回归国企改革共识
本报评论员:邹卫国
  邹卫国
  从对小煤矿的整合到在房地产市场的突进,乃至对乳业龙头的并购等等,最近几年中国国有经济的扩张是可以被普遍观察到的。
  10年前,人们热议的是国退民进——中国的国有企业为生存而战。现在的局面似乎截然相反,国有企业正狂飙突进,国进民退的样本出现在很多行业。这引起诸多观察者的担忧。200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排名之中,有8家国有企业进入这个榜单,中国大陆地区上榜的民营企业只有沙钢一家。
  狂飙突进的国进运动是不是已经说明国有企业不再是多年前那根会慢慢融化的“冰棍”?
  即使在一些一般竞争行业,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暂时的优势,但是同样的,在这些被认为“牢牢”掌控的领域,已经出现了新的逆势。而正是这种逆势透露出了某种真相。
  垄断石油企业2009年经历的痛楚就是如此。
  加油站,曾经为两大石油集团所垄断,民营成分一度销声匿迹。但是,当终端的成品油价格理顺之后,人们突然发现了一批新崛起的成品油零售企业。2009年,一年时间里楔入中石化领地的民营加油站增加了2万家。
  这个领域的利润因新制定的价格机制得到完全的保障: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原则规定,批发零售差价应该在每吨300元以上。这种类似于无风险的利润驱动着新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
  同样在有色金属领域,当中国铝业认为自己一统天下,试图通过产能的调整来攫取更多利润之际,人们发现了中国民营铝厂的迅速成长。2009年,民营铝厂在危机之后更快地恢复了他们的产能,并将市场份额扩大到中国铝业难以忍受的地步。现在,中铝公司曾一统天下的氧化铝市场份额已降到38%,电解铝份额已降至27%。
  上述案例说明,只要国有经济不采取禁止进入的方式垄断一个领域,那么它就无法独霸这个板块并将被逐渐边缘化。过去几年,人们看到了民营经济在一些领域的无奈败退,但是请不要忽略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坚韧和生命力。人们看到了国有经济在某些领域的突进,但是请不要忽略一些国有企业的外强中干。
  在大范围国有化的领域,国有企业从来都不缺乏以侵犯民有产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行为和手段。这种野蛮式的扩张背后的本质是国有经济相对缺乏效率。实际上,在缺乏政策保护的市场竞争中,即使是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比如说在2009年,当埃克森美孚举起价格之刃的时刻,中国石化最具盈利性的产品线之一——“PX”(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原料)即宣告亏损。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一般竞争市场有如河床上的沙子,抓得越紧流失越快。这是多年以来中国国企改革得失中的一个共识。在这个领域国有经济从来没有打破 “冰棍论”,除非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将其改变成非竞争市场。
  这个共识体现在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决定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
  且不说这种划定的边界本身也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正如我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也经历了从禁止到承认,从部分许可到确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过程。即使现在热议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进运动,其实已经打破了这个共识。问题的严重性正在于此:越来越多的行业被归为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很多本应充分竞争的市场被定义为自然垄断的领域。
  当一般竞争市场完全被改造为非竞争市场的领域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又回到了改革的原点。这不是改革的倒退是什么?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回归国企改革共识
  本文所版面
【第 16 版:评论】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