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夭折的试点:北京集体土地建“公租房”追访
本报评论员:胡芳洁
  胡芳洁
  北京市今年将拆迁改造的城中村有50个,居住在其中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将何去何从?
  随着公众对 “蚁族”的关注升温,2010年的北京市两会传来消息,蚁族的典型聚居地唐家岭村在拆迁后,将在集体土地上修建外来务工人员租赁房。
  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举措。早在2009年已经完成拆迁的北京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北坞村,在其规划中,就提到了将修建外来务工人员租赁房。在兼顾蚁族问题的同时,这一举措,也将是对集体土地使用的重大突破。北坞村显然领先于唐家岭,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北坞村迷局
  在北坞村拆迁的规划中,北坞村腾退出来的土地,除修建村民回迁房之外,其余部分将用作绿地和集体产业用地,产业用地包括汽车销售中心、酒店、2万平方米的外来人口居住公寓。外来人口居住公寓规划在邻近北坞嘉园(北坞村回迁房项目)的地方。产业用地收益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
  海淀区政府宣传处也证实,北坞村规划建设外来人口租赁房。“但是具体建多少面积、户型设计,那就是村集体具体安排了,我们也不清楚。”海淀区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来到北坞村看到该村旧址已经被拆除,记者联系到的两位村民也表示,知道北坞村要建外来人员公寓,但是不清楚具体安排。
  “就是在北坞嘉园里面建两栋楼,用来出租。但是什么时候建,就不清楚了,这个项目分了好几期,谁知道建在哪一期里面。”这位村民说。
  记者走访了北坞村所属的玉泉村村委会,回迁房和租赁房的开发商北京颐泉房地产开发公司,正是由玉泉村村委会组建。但对于建设租赁房的问题,村委会的两位干部表示无可奉告。
  根据本报获得的北京市规划委的审批资料,2009年3月,北坞村获得了3个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别为农民回迁房(A地块)、农民回迁房(B地块)和居住用地。可见,除两个回迁房地块以外,还有一块不同于回迁房的居住用地。以此推算,该地块应为规划中的外来人员居住公寓。
  所谓的外来人员居住公寓,关于户型、租金、农民如何从中分配收入等问题,现在都不得知。北京市住建委、规划委,对于集体土地上建设针对外地来京人员的租赁房,目前还没有出台任何正式文件。
  经过本报记者的多方求证,北京颐泉房地产开发公司一位负责人透露:北坞村的租赁房不建了。“不让建了,只有回迁房,不建租赁房了。”他说。
  允许在集体土地上,进行经营性住宅的开发建设,这是之前所没有过的。如果按此放开集体土地的经营权,例如集体土地上大量泛滥的“小产权”房,完全可以同样采取对外出租的方式,为集体组织营利,从而实现集体土地的市场化流转。
  北坞村的开发模式,在集体土地的自住经营上迈开了一大步,但目前看来这还只是一个蓝图。北坞村外来人口租赁房建设,俨然成为一个迷局。这一切暗示了,这个模式正在接受挑战。
问题
  “在农村的拆迁中建租赁房,海淀是有这个意向,但建多少、租金是多少、租给什么人,至少在今年北京市两会的时候,海淀是没有想清楚的。”参加了今年海淀区人大会议的人大代表许志永说。
  许志永表示,其实村集体组织并不乐意建这种租赁房。
  原因在于,这些集体用地上的建设投资是由村集体主导的,并不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而政府又要求集体组织将建成的房屋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租。“村集体更希望建成办公楼或者其他物业,收入会更高。”许志永说,政府让集体组织修建租赁房,并且租金要低于市场价,政府是否应该给予村集体补贴?补贴又怎么计算呢?
  在本报获得的一份今年1月海淀区十四届人大会议的讨论摘要中,海淀区一位规划局局长表示:北坞拆迁之后,相当一部分是小白领。著名的唐家岭也是如此。政府打算整理城中村,海淀八个,也不是简单一拆了之。北坞打算建两万平米外来人口公寓 (名字没定),规划定了,土地给了,但是,真要批了之后村委会会有经济考虑,如果出租给小白领,60平方米1800元每月,他们嫌贵了;而如果作为办公楼,租价会更高,到底建什么,未定。
  保障性质的前提条件,给集体土地上外来人口租赁房的建设,带来一抹尴尬的色彩。
  本报获得的一份北坞村回迁房数据,A地块总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总投资4.2亿元;B地块总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总投资4.8亿元。这两块回迁房地块总投资约9亿元,需由村集体来主导完成。除政府能给予的道路征地补偿、贴息贷款等支持外,村集体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其所拥有的产业用地,包括这一租赁房地块。
  北坞村位于北京市西北四环与五环之间,紧邻颐和园、玉泉山,可谓寸土寸金。位于北坞村的写字楼项目玉泉慧谷园,目前租金约3元/平方米/天,100平方米的租金约9000元/月。在此建写字楼等物业,明显会远高于外来人口租赁房的租金。这就不难理解北坞村租赁房建与不建的利益博弈了。
  “50个村的拆迁,涉及到上百万人的迁移。这些人怎么办?”许志永说,他认为,城市如果还没有发展到穷人都消失的阶段,城乡接合部就应该有这样租金便宜的房子存在,来满足这些人的居住需求。
  唐家岭的外来人口公寓,还在讨论中。海淀区政府宣传处表示,唐家岭的拆迁、建设整体方案到3月底才能定。而唐家岭村村长张卫东对这个话题似乎也没有兴趣,他在电话中表示,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方案没定,不方便透露。
  包括六郎庄在内的村庄,也正在讨论拆迁方案。这些村庄都面临建设外来人口租赁房的问题。在获得集体土地运营权的同时,却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许是这些村庄正在烦恼的问题。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夭折的试点:北京集体土地建“公租房”追访
  本文所版面
【第 38 版:蓝筹地产】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