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20亿注资 中外运长航受困高负债
本报评论员:刘伟勋
刘伟勋 合并带来规模扩张和地位巩固,也带来整合挑战,这是很多中央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的“重组后遗症”。由两家航运业央企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合并而成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外运长航”),就出现了一些疑似症状。 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外运和长航重组已过一年,但两家公司的整合方案至今没有出台。长航超过80%的负债率和近年的大规模投资,拖累了新公司的整合步伐;两家公司迥异的企业文化,也为推进融合带来了挑战。 中外运长航正在寻找对策,即将聘请麦肯锡参与制订整合方案。此前,该公司已向国资委申请了20亿元注资,并着手压缩长航约50亿元的投资,以便为整合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 整合进展缓慢 最近几天,中外运长航将召开董事会,议题之一是讨论聘请麦肯锡为公司业务整合提供咨询方案的事宜。如无意外,麦肯锡将很快入场,协助中外运长航制订深度整合的方案。 这是中外运长航加快业务整合的前奏。而此前的一年多时间内,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后在整合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甚至公司的英文名称、标识等事项,也迟迟未能敲定。长航希望在新公司标识中,加入自己的英文缩写“CSC”,但中外运部分人士对此不太赞同,认为“SINOTRANS-CSC”不够简洁明快。双方曾就此进行过多次讨论,很长时间没有定论。 2008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外运和长航进行重组,国资委于2008年12月下发了重组通知,2009年1月宣布了新集团领导班子的任命。去年3月,中外运长航完成国有产权登记变更并取得新的营业执照,标志着两大航运央企正式合二为一。 中外运和长航合并后,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超过中海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成为仅次于中远集团的第二大航运央企。规模的迅速扩大,让一直担心因行业排名靠后而在央企重组中处于被动地位的这两家央企暂时站稳了脚跟。 不过,看似平静的重组也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波澜。中外运长航重组之际,国际金融危机开始蔓延,新公司的航运、物流和造船三大主业均遭受冲击。中外运2008年收入增长不足10%,远低于此前几年20%-30%的增幅,2008年下半年还出现了负增长。长航尽管保持增势,但2008年三季度后业务增长明显放缓。 中外运长航一位高层表示,2009年在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公司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董事会和管理层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抓机会保增长上,在业务整合方面的投入有所减少。 2009年上半年,中外运长航制订了两公司重组的框架方案,随后在第三季度获得国资委的原则同意。该方案较为笼统,在组织实施前需要制订细化的整合方案,而细化方案至今没有出台。 这就使得计划中的整合迟迟未能展开。长航人士称,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上开展了一些合作,但这些合作大多是成员企业之间的自发行为。 中外运长航的领导层对于整合工作的缓慢进展,也不甚满意,董事会曾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聘请“外脑”协助制订细化方案,就是具体举措之一。 新公司领导层还希望下属部门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内部人士透露,两家公司重组的这几年中,很多员工更关心自己的位置,效率大大降低。 争议长航负债 中外运和长航2008年被国资委批准重组前,曾进行过将近两年的“自由恋爱”。其出发点除了寻求业务互补外,还在于避免被更具实力的其他央企收编。中外运长航董事长苗耕书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坦陈,我们两家不重组,没出路。如果不重组,可能就叫别人给组掉了。 两家公司联姻后发现,企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长航存在投资过多和资产负债率较高问题。 长航近年来在航运、造船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很多投资依赖银行贷款,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0%。再加上一些账外投资,长航的负债率更高。 中外运负债率较低,效益明显优于长航。2008年,中外运的资产负债率仅33%,565亿元的总资产创造了650亿元营业收入和48.5亿元利润。长航2008年总资产约500亿元,与中外运体量相当,但其总收入302.4亿元,总利润15.2亿元,分别是后者的46.5%和31.3%。 长航一位人士解释说,这些数字上的差距,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和业务结构造成的。长航已有130年的历史,负担较重,而且承担了军事交通战备保障、抗洪抢险、国家重要接待任务等社会责任。此外,公司为发展国家鼓励的海上油运业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油轮,每艘油轮的造价都数以亿计。 “我们在投资上一直坚持有效益、有市场、有条件、可持续的原则,即便负债率较高,也不是大问题。”上述长航人士说。 中外运与长航合并后,新公司承接了长航的全部债务。为了减轻新公司的负担,中外运长航向国资委申请了20亿元注资,这些资金将分批下发,首批资金已经到位。 中外运长航还着手调整了长航的一些投资计划,后者被压缩的投资约50亿元。 据了解,长航2009年完成投资总额57亿元,为年度预算的67%,同比减少32%。 中外运长航一位高层表示,由于资金有限,公司领导层需要对投资进行统筹协调。长航的造船计划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两家公司的航运板块还没有进行整合,投资方向以及方法还没有认真讨论,现在贸然加大投资,可能会带来疑问。 在长航一位人士看来,新公司领导层在审核两家公司的投资计划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的发展战略,都进行了或增或减的调整。“不仅长航的一部分投资被压缩,中外运也有一些投资被砍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