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郑民生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
本报评论员:魏黎明
  魏黎明
  郑民生刚刚倒下,广东雷州和江苏泰兴两地的效仿者又接连而起。当校园血案被一再复制时,除了震惊和痛惜,除了要求严惩作恶者的愤怒,我们是否需要更多的反思?
  郑民生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他似乎让我们无法简单地痛恨或谴责任何一方,指责大众眼中的罪犯个人或整个社会,在无辜孩子们淋漓的鲜血面前,都显得如此单薄而苍白无力。反思变得没有了方向。
  事实如此。谴责郑民生的声音还没有消失,类似事件却一再发生。表明在这一类事件上,单纯针对个人的道德指责固然于事无补,严惩不贷和“从重从快”似乎也未能杀一儆百。同样,将事由简单抛给社会并不能令我们心安,特别是当郑民生在法庭上抵死不悔时,我们的这种不安尤为强烈。
  有论者指出,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整个社会处于矛盾尖锐期和问题多发期。这看上去是一个经过事实验证的结论,尽管它如此地冰冷无情。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结论,我们是否就可以坐等着这个阶段早点过去,而不去做一些积极的干预?
  对于郑案的处置确乎是“积极”的。从案发到郑民生被枪决仅一月有余,当地官方的论调是“从重从快”处置——好处显而易见,疮疤可以很快被掩盖起来。在从不缺乏谈资的现代社会,一度笼罩在南平的血色和恐惧无疑将很快变得模糊不清。
  与疮疤一起被掩盖的,还有郑案的诸多特性。人到中年,事业失败、婚姻失败、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报复幼儿等无辜弱小者……对照前后数起事件,诸多因素惊人相似。 “从重从快”处置并没有阻止类似事件一再发生。
  可以说这是社会转型期的代价之一吗——这样的代价过于沉重。在冷硬的社会发展必然趋势面前,我们可以用简单的道德评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断不能以后者代替前者进行判断和抉择。我们可以用“从重从快”的判决为案件作结,但断不能忽视这背后复杂的社会成因。
  在接二连三的血案面前,在痛悼那些早夭的花朵,在谴责罪恶之外,我们能做而且必须做的,只有冷静地思考,分析事件成因和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预防和解决的办法。
  这无法通过“从重从快”,无法通过单纯的道德指责轻易获得。当类似事件一再发生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类似郑民生的“凶犯”是如何炼成的?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关照郑民生这样的社会边缘人?而一旦与郑民生处于相似境地时,我们又如何自处?
  当全社会以财富为单一的成功标准时,事实上,没有财富就无从谈事业的成功、家庭和婚姻的幸福以及个人的身份地位。当这种价值观以种种物化的标准,譬如房子、车子以及现实婚姻和他人评价等横亘在郑民生面前时,他显得如此地多余和不堪。
  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自杀是一种途径,而制造轰动的社会效应,以更多人的流血为代价则是一种更为激烈的自杀行为。
  并不是要替郑民生开脱——我们许多人的内心里多少都有着郑民生的影子。当我们对餐馆服务员颐指气使时,我们认为自己付了钱就可以无须给人以应有的尊重;当我们开着车勇猛地挤开试图并线的其他车辆时,我们认为自己无须表现出丝毫谦让,因为这符合交规……
  不要以为我们离郑民生有多远。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既是郑民生们所制造惨案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制造郑民生们的整个社会的参与者,我们甚至可能自己就是郑民生。
  要避免类似案件发生,整个社会当然要作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努力。譬如减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区心理干预,等等。这些工作应该主要由政府承担。
  然而,我们也需要检省自己:痛恨郑民生们将屠刀指向幼儿,但坚持认为“何不去杀贪官”的人们是否“五十步笑百步”?
  郑民生们将自己的不幸归罪于社会和他人,但我们是否也常常将种种失意的原因轻易从自身撇清,简单代之以社会不公?
  郑民生们时常病态地怀疑周围人对自己图谋不轨,而我们又何尝不是经常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人?
  当这种情绪在全社会泛滥时,郑民生们是否就有了一再诞生的土壤?
  惨案看上去与我们许多人不相干,但我们是否简单地谴责怒骂几句,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洗洗睡了?
  ……
  不能不承认,郑民生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而答案就在我们身上。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郑民生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
  本文所版面
【第 16 版:评论】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